22名委員聯名提案:擦亮大運河文化帶的德州名片
“大運河是德州的母親河,是德州城市文化的地標和文脈之魂,一代代德州人對大運河情有獨鍾。建議加大開發力度,力促大運河德州段早日呈現往日輝煌。”1月21日,德州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王德勝告訴記者,與以往不同,今年帶來的提案《擦亮大運河文化帶的“德州名片”》,由22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出。
歷史上的德州,因黃河而名,因運河而興,大運河水,讓德州與京津冀一脈相通,血肉相連。大運河的斷航,直接破壞了社會産業鏈、生態鏈,經濟發展出現斷層,導致繁華落幕。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工作,讓大運河恢復往日榮光,賦予了沿岸8省35市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各地都在爭搶。天津的旅遊通航工程已經開工;滄州沿運河旅遊景觀初步連點成線……
目前,德州市大運河保護開發利用初見成效,但在運河沿線城市中處於前有標兵,後無追兵的尷尬局面。一直關注德州大運河發展的德州市政協委員們積極行動起,在2020年6月份,組織了一個專門調研小組。
王德勝介紹,通過調研發現主要問題表現為:大運河的歷史價值和保護利用的現實意義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規劃缺乏頂層設計,項目零散、層次低;專項經費投入不足,遺産保護系統性差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大運河文化帶德州段保護開發利用雷聲大、雨點小,重形式、輕結果。
“我們跑遍了大運河德州段沿岸104個村子,141公里土地,訪先進,學經驗,找不足。讓大運河恢復通水通航,表面上看是22名委員聯名提案,實質上我們代表著沿岸群眾的期盼。”王德勝回憶,德州市政協專門召開民主協商會,讓德州的專家學者,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研討,為大運河保護髮展出思路。
目前,國家、省里正在組織申報2021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利用項目,對德州擦亮大運河文化帶的“德州名片”,具有重要意義。王德勝表示,大家在提案中建議統籌項目,創新融資模式,抓住國家擴大發行政府債券的有利時機,積極申請政府債券和專項資金;設立專項發展基金,重點支援大運河國家文化帶建設和文旅融合發展;儘快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共建機制,助力德州大運河開發保護利用。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張雙雙通訊員王德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