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
         

溢彩流光大運河

發佈時間: 2021-01-14 11:11:32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王海燕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運河景觀帶流光溢彩。

運河景觀帶流光溢彩。(潘之望攝)

玉帶河大橋亭亭玉立。

玉帶河大橋亭亭玉立。(白繼開攝)

千荷瀉露橋典雅端莊。

千荷瀉露橋典雅端莊。(常鳴攝)

碼頭商務區古今交融。

碼頭商務區古今交融。(常鳴攝)

運通橋燈火輝煌。

運通橋燈火輝煌。(常鳴攝)

運河岸邊荷香滿溢。

運河岸邊荷香滿溢。(方非攝)

水岸綠道休閒暢遊。

水岸綠道休閒暢遊。(方非攝)

俯瞰五河交匯水路縱橫。

俯瞰五河交匯水路縱橫。(白繼開攝)

夜幕降臨,通州大運河沿岸,火樹銀花,流光溢彩。泛舟水上,兩岸橋梁、樓宇、樹木、草地,各色燈光交相輝映,圖紋流轉,明暗漸變,如一首無聲的交響曲,讓城市副中心的夜晚變得多姿多彩。

2019年,通州區啟動運河沿岸景觀提升工程,千年運河有了更迷人的新景觀。

夜景照明提升是這次景觀改造的重要內容。亮化提升工程起點為五河源頭,終點為甘棠閘,涵蓋11.4公里長的運河景觀帶。岸線樹木採用環形燈、投光燈和樹木星星燈等進行亮化,橋體安裝洗墻燈對橋梁側面進行亮化,橋墩安裝投光燈進行亮化。北關攔河壩橋、千荷瀉露橋、東關大橋、玉帶河大橋、潞陽橋、北運河大橋、運通橋等橋梁,各有各的夜景色調和風格特點,如北關攔河壩橋結合周圍建築景觀,表現橋體古樸風格;千荷瀉露橋通過燈光勾勒出橋體優美的線條特徵,形成典雅倒影。

改造後的夜景照明效果呈現平日模式、節日模式兩種。平日模式燈光效果保持靜態,節日模式燈光效果呈現春、夏、秋、冬四個主題色,並配有動態效果。船遊運河上,可以一覽千年古韻風光,感受通州的歷史風貌和濱河景觀。眼下,夜景照明工程已接近尾聲,2019年國慶期間將首現節日燈光效果。

在讓運河亮起來的同時,2019年通州區對運河沿岸的綠化景觀也進行了提升。園林部門將運河沿線長勢不佳的金絲柳更換為垂柳,在運河文化廣場段、大運河森林公園段沿線新栽植各類彩葉樹種8600株,並對運河沿線的景觀節點月島進行了景觀提升。

白天看花看林,晚上觀燈賞月,運河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韻味越發濃郁。運河沿岸,一道道風景也是日新月異——運河公園增加了濱河綠道,濱水穿林的步道上,每天散步騎行的居民絡繹不絕;林水相依的大運河森林公園,成了各種鳥兒的樂園,每天都有上千隻鷺鳥在月島盤桓,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正在建設中的運河商務區,一棟棟現代化樓宇拔地而起,未來這裡將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功能區域。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古老運河煥發出了新的光彩。(王海燕)

推薦閱讀
近日滿載電煤的船舶通過京杭運河山東臺兒莊船閘 受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走低,為緩解電煤供應緊張,山東省棗莊市航運部門和水上派出所為電煤船舶開闢綠色通道,為電煤船舶做好資訊服務和護航服務,臺兒莊船閘和萬年船閘可24小時辦理進出閘手續,縮短船舶過閘、待閘時間,確保電煤運輸水上大通道安全暢通。
水脈文脈交融 跟記者一起尋訪大運河古韻今風 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共9段遺産河道、13個遺産點,全長約327公里,涉及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5個設區市20個縣(市、區),遺産區面積2658公頃。歷史之河閱不盡豐盛文化大運河上文化豐饒,形制不拘一格。為了留住運河文脈,活化文化遺産,長安鎮啟動了“一壩三閘”周邊清代、民國歷史街區的保護修繕工程。
蘇州打造“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去年,蘇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等,向群眾廣泛徵求意見,開展專題調研工作,初步形成了《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討論稿)》。在推進大運河和景觀文化帶建設過程中,蘇州市綜合考慮運河沿線遺産保護、防洪防汛等工作要求,整治提升運河沿線風貌,推進健身步道、景觀綠化等周邊設施完善,確保與運河主題景觀交相輝映。
一部運河史,半部中華文明史 因此大運河是一條河,更是一種制度、一個知識體系和一種生活方式。運河學何以成為一門學科所謂學科,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有相對獨立知識體系的一門學問,二是指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運河學的知識體系內涵清晰,但內容豐富龐雜,其理論構建和方法運用具有極強的學科交叉性,分屬自然與人文類的研究理論和方法都可為其所用。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