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二“西安門(下)”

發佈時間: 2020-10-16 15:23:1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在費孝通等領導、專家的指導與關懷下組織書畫家、專家、學者三百餘人,耗資逾千萬元,歷時八年組織創作了《京門九衢圖》及《古運回望圖》姊妹篇。主創團隊成員83每人平均為國家頂級畫家,採用中國傳統繪畫的長卷形式進行創作和表現,以“工兼寫”的手法,還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門的功能作用和規劃藝術,採用由外觀內的方式,以通州大運河入通惠河過西便門講起,繞皇城後至廣安門結束。

西安門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安門篇鑒賞

西安門-作用

西安門位於皇城西墻偏北處,是皇城的西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西安門的主要街道十字路口有四個牌坊,分別在四個方向,所以也叫西四牌樓。

圖為《京門九衢圖》-著名畫家再為長卷執筆留影

西安門古跡 1-萬松老人塔

西安門的西面有一座金元時代風格的密檐八角九層磚塔,又叫“萬松老人塔”。高約五丈,是北京城區僅存的一座磚塔。萬松老人即萬松行秀禪師,自稱“萬松野老”,金代河內(今黃河以北)人。出家于荊州,是金元間的佛教大師,同時深通儒家經典。著作有《從容錄》《請益後錄》《萬壽語錄》等。81歲圓寂于燕京西郊的棲隱寺。後修此墓塔,塔原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加高至九級。民國十六年(1927年)由葉恭綽等人重修,辟大門並書石門額“元萬松老人塔”。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安門篇鑒賞

在西四牌樓南側不遠處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師傅行秀死後葬身之地。行秀(1166—1246年)俗家姓蔡,河南洛陽人。十五歲時在邢州(今河北邢臺)凈土寺出家。行秀是金、元時期的著名禪宗僧人。因他長期在萬松軒居住,所以世稱之為“萬松老人”。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行秀的墓地建有墓塔,稱萬松老人塔,該塔是灰磚七級密檐式,玲瓏奇特,別具風格。塔北側的衚同就用此座塔而得名“磚塔衚同”。在明代成書的《帝京景物略》上也對萬松老人塔有所記載:“甘石橋北磚塔七級,高丈五尺,草縈其頂,人倚塔造屋,為酒食店”。從以上的記述我們知道,明代對該塔不夠重視,維修不夠,並且商人還建起店舖,做上了買賣。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安門篇鑒賞

西安門古跡 2-護國寺

西安門外護國寺是北京八大寺廟之一,原為元丞相故宅,初名“崇國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賜名“大隆善護國寺”。清康熙年間蒙古王公貝勒對此寺大加修繕擴建,名“護國寺”,與東寺隆福寺相呼應,又稱“西寺”。護國寺當時規模很大。它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金剛殿、天王殿、延壽殿……共九進之多,第九進殿為後樓菩薩殿。各進還都有東西配殿。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山門內是前院,最南邊有一茶湯攤兒,字號“年糕李”。這個攤兒不小,前邊一溜兒是售貨案子,後面有幾張方桌,供顧客吃食休息。往北走,有扒糕、涼粉、油炸灌腸、滷煮丸子等賣各種北京風味的攤兒。在西邊靠墻的地方,有個賣粘瓷藥和擦銅藥的地攤兒。粘瓷藥是比火柴棍粗點兒的紅黃色小棍,每根五六釐米長。前院靠東邊墻是賣山貨攤位,鍋碗瓢盆、叉把掃帚、大笤帚、筐籮簸箕,各種炊具,日用雜品,一應俱全。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安門篇鑒賞

金剛殿後是中院,賣藝表演的多。靠西南邊是用繩子和白布圈起的一個場子,演出評劇。戲棚對過是寶三跤場。東南角兒有練武術把式場子。中院大殿早已坍塌倒壞,在殿臺基上放著不少大木料,都是大殿當年所用,經過多年風吹雨淋,已經老舊,但質地不朽,還在那兒直挺地躺著。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東西後山門中間有大殿一座,高大巍峨,還未坍倒,閣扇門窗齊整,雖經多年風雨老舊,氣勢依然,內無佛像,堆放雜物,淩亂不堪。這個大殿的後面就是塔院了。塔院正中大殿和東西偏殿還完好,在大殿前有位説唱竹板書《劉公案》的,藝名“小蜜蜂”,以説為主,唱的不多。説竹板書的南邊,也就是院中間,是賣茶湯的攤子,大銅壺一把,是個招牌,以茶湯、油炒麵兒、藕粉為主,也賣年糕之類的小吃。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安門篇鑒賞

塔院大殿東西各有一小門,通往殿後院兒。這裡比較荒涼,較之前院遊人也少,雖也有大殿,但東西沒有配殿。靠南邊一溜幾家賣羊霜腸的,煮熟後賣,熱氣騰騰,在冷天兒來碗熱羊霜腸,連湯帶水又暖和又解餓,好吃不貴,經濟實惠。靠西邊有一拉硬弓的場子,練武者三十多歲,身強體壯,能同時開5張弓,有時候也表演打彈弓。塔院後院西墻有一隨墻大門,出去往西走太平衚同就到新街口南大街了。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西安門古跡 3-廣濟寺

廣濟寺坐落在西四路口西北角,是佛教著名古剎之一。創建於宋朝末年,後毀,明代重建,賜名為“弘慈廣濟寺”。古寺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寺內花木蔥蘢,院落幽靜。雄偉的天王殿,四大天王“金剛怒目”,明代銅鑄的頭戴天冠的彌勒像和手捧金杵的鑄銅韋馱像最為有名。寺中古樹旁石碑上刻有乾隆帝禦制《鐵樹歌》,甚為珍貴。現在中國佛教協會設在此地。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安門篇鑒賞

西安門古跡風情

北京有句老話:“禮王府房,豫王府墻”,就是説禮王府的房子多,豫王府的院墻高。由此不難看出禮王府的規格,在北京諸多王府裏面的等級之高。禮王府南起大醬房衚同,北至頒賞衚同,佔地約30公頃。所以,從規模上説,禮王府,是大清朝最大的王府。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禮王府規模雄偉,佔地寬廣,重門疊戶,院落深邃是禮王府的一大特點。王府分三路,中路有正門、二道門、銀安殿、穿堂門、神殿、後罩樓等。王府的西部是花園,亭臺樓閣錯落有制,設計得十分巧妙。東部是王爺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間。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安門篇鑒賞

本來尊貴華麗的禮王府,卻曾演繹過一段淒世絕戀。話説,禮親王的二格格蘭心留洋歸來,無意間認識了唱戲的馮躍聰,並對他一見鍾情,兩人瘋狂墜入愛河,蘭心將自己的“八寶手鍊”作為信物,贈給了馮躍聰。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所謂“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馮躍聰的師兄嫉妒他的才華,便將事情捅給了禮親王,後者聞聽女兒和戲子戀愛,勃然大怒,將馮躍聰毒啞後關進了大牢。出獄後馮躍聰被一個單弦藝人收留,學會技藝後,馮躍聰便每晚到王府墻外給蘭心彈奏她最喜歡的《風讚》,蘭心也隔墻應和,怒不可遏的禮親王,便命人將馮躍聰殺害,隨後蘭心也殉情自縊。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安門篇鑒賞

長卷內容摘要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京門九衢圖》所展現的老北京城以宮城為核心,宮城中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在中軸線兩側,一些壇廟、寺觀、苑林、府第、衚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對稱佈局。格局嚴謹、層次分明形成了這座著名都城獨具特色的整體風貌。

圖為《京門九衢圖》-老北京城門創作資料用圖

經過元、明、清三代發展形成的這座都城,是歷史文化、科技藝術和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集中體現,是勞動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作者介紹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産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京門九衢圖》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國傳統繪畫“工兼寫”的手法,藝術地再現了六朝古都北京“內九外七皇城四”二十個城門樓以城墻和護城河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建築格局,展現清王朝鼎盛時期(康乾盛世)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體育、民俗等方面壯麗廣闊的場景面貌。


推薦閱讀
“體彩杯” 常州市第二屆古運河皮划艇大賽成功舉行 10月17日上午,2020年運動龍城大聯賽之“體彩杯”常州市第二屆古運河皮划艇大賽在西瀛門明城墻段舉行。來自常州全市的84名皮划艇愛好者參賽,其中最小年齡10歲,最大年齡64歲。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之邯鄲篇 邯鄲市地處河北省南段冀南平原,西靠太行山脈,東臨滏陽河,並接華北平原。邯鄲段大運河歷史悠久,肇始於東漢末期、形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延續至今的邯鄲運河文化,以其跨越時空之長、流經地域之廣、遺存之豐富,在中國大運河文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四“東安門(下)” 東安門位於今南、北河沿大街東側,與東華門大街交匯處。東皇城墻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墻外,宣德七年(1432年)東移,將玉河包入墻內。墻為南北走向,正對紫禁城東華門設東安門,為七間三門黃琉璃單檐歇山頂。官員們上朝陛見,皆由東安門進宮。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四“東安門(上)” 東安門位於今南、北河沿大街東側,與東華門大街交匯處。東皇城墻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墻外,宣德七年(1432年)東移,將玉河包入墻內。墻為南北走向,正對紫禁城東華門設東安門,為七間三門黃琉璃單檐歇山頂。官員們上朝陛見,皆由東安門進宮。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