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有京師不能無儀真” 揚州這段運河太牛了!

發佈時間: 2020-10-15 11:28:08 | 來源: 揚州晚報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你知道儀徵運河在京杭大運河中歷史地位嗎?正是依靠漕運鹽運,這個唐代的小鎮,到宋代已發展成“風物淮南第一州”,甚至“有京師不能無儀真”之説。昨天,廣陵書社出版的《儀徵運河和漕運》,首次完整系統地介紹了儀徵運河的前世今生。

《水經注》最早記載

從儀徵引江水救活了邗溝

儀徵運河,在我國地理名著《水經注》中就有記載,“自永和中,江都水斷,其水上承歐陽埭,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廣陵城。”説的就是東晉永和中,邗溝口門淤段,在今儀徵設歐陽埭,引江水入埭,六十里到達今天的揚州,救活了邗溝。至此,邗溝西延至今儀徵,成為邗溝南端的入江段。河以埭名,史稱歐陽埭。

隨著朝代更替和時勢變化,河名多變,有“漕河”“官河”“淮南漕渠”“真楚運河”“淮東漕渠”“儀徵運河”“南河”“儀河”“裏運河”“古運河”“鹽河”等。歷史上儀徵運河與大運河聯繫緊密。隨著邗溝稱謂的變化,儀徵運河也就成了真楚運河、淮南運河、裏運河等運河的南段,始終與邗溝、隋唐運河、京杭運河同脈。1959年,大運河改道由六圩入江,改稱“儀揚河”。後灣頭至三汊河稱古運河,故今儀揚河東自三汊河,西至泗源溝。

《儀徵運河和漕運》的作者宋建友和宋煒在水利部門工作,潛心研究地方水利史和大運河文化。宋建友介紹,該書按照朝代分篇敘述,以時間為序,用史實説話,講述儀徵運河的水道變遷,水工建築興廢,制度更替,重要水事等,並以一定的篇幅介紹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文概況,清晰地表明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內在規律。對歷史懸疑問題如“江都故城”、古邗溝“舊江水道”、隋唐時期的“揚子津”等也作了探討。

有京師不能無儀真

東南漕糧由儀徵轉達京師

宋建友告訴記者,儀徵運河當初運作時,是中國歷史上南北對峙的特殊時期,主要是運兵和輸送給養為軍事服務。大唐轉漕東南,儀徵運河北通運,南入江,下連京口(今鎮江)江南運河,上接湖、廣、江西運道,起著轉輸紐帶作用,比瓜洲運河(伊婁河)早了近四百年,開創了東南漕糧由儀徵運河轉漕抵達京師的歷史,也為宋、元、明、清開創了漕糧輸送京師的先河。

儀徵運河在鹽運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唐起,儀徵是淮南鹽集散地。宋時,通泰各鹽場生産的鹽運到真州(建安軍),年轉運量為7810多萬斤。元時,真州鹽運辦課總額達一萬錠以上,與杭州及其附近的兩處一起,成為全國之最。明時,淮南鹽“十居七八,通赴儀真批驗掣割,商販江湖。歲課增至七十余萬引。”清代,每年在儀徵所檢核的數字是淮鹽引額的四分之三,達一百餘萬引,即二億二千多萬斤。

儀徵運河始於晉,擴于隋,興于唐,盛于宋,延于明清,流淌了一千多年,作為入江口門,漕運咽喉,對鞏固穩定國家政權和發展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居功顯赫。

推薦閱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一“天安門(上)” 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上層是重檐歇山式,黃琉璃瓦頂的巍峨城樓,東西面闊九楹,南北進深五間,取“九五”之數,象徵皇帝的尊嚴。
抓好大運河文旅融合的五個著力點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佈了《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簡稱《規劃》),這是繼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之後,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與建設的又一重要戰略部署。
嘉興市政府常務會議組織學習《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 10月14日,嘉興市人民政府市長毛宏芳主持召開八屆市政府第48次常務會議。會議第一階段,對《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了專題學習,並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張碩領學。
“有京師不能無儀真” 揚州這段運河太牛了! 你知道儀徵運河在京杭大運河中歷史地位嗎?正是依靠漕運鹽運,這個唐代的小鎮,到宋代已發展成“風物淮南第一州”,甚至“有京師不能無儀真”之説。昨天,廣陵書社出版的《儀徵運河和漕運》,首次完整系統地介紹了儀徵運河的前世今生。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