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河北邯鄲大名府故城文物保護或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

發佈時間: 2020-09-11 16:01:29 | 來源: 河北新聞網 | 作者: 龔正龍 | 責任編輯:

考古專家建議

大名府故城文物保護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大運河沿線遺址眾多,文物考古、研究和保護任務艱巨。日前,記者從省文物局等單位獲悉,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部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赴邯鄲市大名縣,就大名府故城遺址考古工作進行論證和現場指導。專家們建議,根據相關考古成果,積極推進遺址保護與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將大名府故城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

大名府故城遺址位於邯鄲市大名縣大街鄉一帶,2006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名府故城興起于隋唐,隨著大運河永濟渠的開鑿開通,成為溝通河北與江淮地區的交通樞紐。多年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續開展大名府故城遺址考古調查和勘探工作,基本弄清城址平面分佈範圍、三重城垣城市平面佈局、內部道路網路、城內水系走向和重點區域城市功能分區,為該遺址文物保護規劃編制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奠定了大名府故城文物保護工作基礎。同時,這些成果推動了北宋時期都城制度、四京城市群格局、宋遼軍事對峙、水運與城市經濟發展的深入研究,成為河北歷史時期城市考古重要尺規。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建議,利用科技手段採集綜合資訊數據,實現大遺址基礎數據的數字化、資訊化和規範化,搭建地理資訊系統平臺;借鑒國內歷史時期都城城市考古理念和方法,進一步厘清大名府故城城內水系與大運河永濟渠位置關係,弄清城門具體位置及城內路網結構。要儘快制訂中長期考古工作計劃,通過考古來推進黃河以北區域歷史時期中心城市興起、發展和商品經濟繁榮的研究,積極推動河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推薦閱讀
寧波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地標”城市 浙東運河(寧波段)位於大運河末端,是中國大運河重要組成部分。自2014年“兩段一點”(浙東運河虞余段、浙東運河寧波段和寧波三江口的慶安會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後,寧波不斷做好浙東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文章,充分發掘大運河(寧波段)“河海聯運”的獨有特色,為城市高品質高品位發展注入新活力。
由“鎮”到“城”,“運河第一鎮”的小城鎮發展之路 海寧長安鎮(高新區),是一座歷史文化深厚的千年古鎮,數百年前曾是運河上漕運船隊的必經之地,被稱為“運河第一鎮”。1個29億級的商業綜合體、2個城際站點、50個高品質樓盤、2所大學、10個城市社區……近年來,古鎮長安正加速由“鎮”向“城”跨越。
無錫:一體化中構建生態宜居現代“運河之城”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在進入蘇南境內後,遙別長江,一路浩浩蕩蕩,經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直達太湖、杭州灣。作為京杭大運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無錫在擁有40.8公里長河段的同時,還獨佔整條京杭大運河中保存風貌最完整、保存歷史遺存最多、最具江南水鄉風情的“運河絕版地”——長約1.5公里的跨塘橋至清名橋環城古運河段。
江南大地上,古老運河這樣萌動生長 西元前486年,在今天的揚州蜀岡周邊,挖下了中國大運河的第一鍬。幾乎與此同時,在吳國大本營江南地區,一套完備的運河體系也即將形成。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