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寧波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地標”城市

發佈時間: 2020-09-11 16:00:46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沈佳麗 侯傑 | 責任編輯:

浙東運河(寧波段)位於大運河末端,是中國大運河重要組成部分。自2014年“兩段一點”(浙東運河虞余段、浙東運河寧波段和寧波三江口的慶安會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後,寧波不斷做好浙東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文章,充分發掘大運河(寧波段)“河海聯運”的獨有特色,為城市高品質高品位發展注入新活力。

運河文化遺産長廊中的寧波符號

建於隋唐、興于明清的大運河縱貫南北,是中國古代聯通燕趙大地與江南水鄉的經濟文化“大動脈”。這條流淌著中華文脈的“母親河”,穿越數千年曆史從古沿用至今,孕育了水利文化、漕運文化、商事文化等多種文化形態,帶動著沿線地區的文化、經濟和産業發展。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也是我國‘在用’的巨型活態世界文化遺産。它並不是一系列水利工程、河道和漕運遺産的簡單集合,而是活著的、流動的、發展的經濟和文化黃金廊道,積澱了豐厚的文化遺産。”寧波市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勞可軍説。

在這張攤開的“活化”地圖上,大運河(寧波段)位於大運河版圖最南端。“‘河海聯運’,就是大運河(寧波段)的最大特色。”寧波市文旅局二級巡視員韓小寅表示。大運河(寧波段)橫貫東西,綿延數百里,流經余姚、慈溪、鄞縣和鎮海四大古縣,交匯三江,奔流入海,孕育了四明大地的千年文明,造就了三江口成為中國大運河“河海聯運”的黃金樞紐,將寧波“東出大洋、西連江淮、轉運南北、港通天下”的特殊優勢發揮地淋漓盡致,同時以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名,讓古老的中華大河文明與世界相連。

浙東運河寧波段的特別之處,還在於自然江河與人工塘河並行結合、復線運作。“每一條自然江河都有一條或多條、一段或多段人工塘河與之相配,巧妙地化解潮汐作用、河道水位對航運的影響。”勞可軍説,大運河(寧波段)申遺成功後,寧波市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和資金,對大運河(寧波段)的相關河道進行清淤疏浚,更好地提升運河的航運能力,發揮運河的功能。另外,寧波還疏通了高橋老街、大西壩村等內河河道,將寧波市區內更多的歷史文化遺跡依託大運河的輻射連成一片。

統籌做好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文章

一直以來,寧波積極響應大運河世界遺産保護工作,不斷創新、總結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經驗,與其他34個申遺城市一起簽署了《大運河遺産保護聯合規定》,並通過了《寧波市大運河遺産保護辦法》,成立了申遺機構,建立了申遺工作機制,更好地保護和管理運河遺産。與此同時,寧波通過開展一系列的遺産保護與申遺工作,不斷擴大大運河申遺城市聯盟隊伍力量,並以立法的形式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了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和頂層設計,為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提供重要保障。

“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主線,寧波將系統性遺産保護、高水準傳承利用、高品質城市發展等融為一體,從文化帶延伸到生態帶、經濟帶等,展現出‘江河聯運’下的寧波風貌。”韓小寅認為,放眼全局做好統籌文章,整合各個部門的力量,為打造河海相濟、動能強勁的重要增長極作出新的貢獻,努力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激活“運河新生”。

遺産監測和檔案是世界文化遺産申報和保護管理體系的核心內容,目前,寧波已搭建了大運河(寧波段)專題陳列、大運河遺産標識系統以及遺産界樁,為進一步加強對運河遺産的保護和管理,建立了大運河(寧波段)遺産監測預警平臺,通過制訂遺産要素監測管理標準,運用新型科技手段對運河遺産進行實時監測,並建立預警機制,對運河水質檢測。“在借助高科技手段保護運河下,我們還積極組織保護大運河的宣傳活動,推動社會各界關注和參與運河遺産保護工作,讓運河遺産保護成為一種時尚生活方式。”寧波市文保所、市申遺辦負責人徐炯明説,宣傳保護運河文化,呼籲廣大群眾參與到運河遺産的認知、保護和傳播中,讓遺産保護理念成為一種價值觀,在城市未來的追求和發展探索中,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近期,由寧波市世界文化遺産管理保護中心、市水文化研究會、市海外寧波幫研究會,寧波出版社甬江書房和冰廠跟甬思讀書會承辦的“寧波作家、藝術家走運河”考察活動,共同見證浙東運河各個城市的歷史遺存點,並對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更好地分享、傳播、保護運河文化。

千年水韻延續城市文明

去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吹響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衝鋒號角。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成為當前重要的時代課題。

大運河(寧波段)歷史地位突出、文化資源內涵豐富,擁有“河海聯運”特殊地理位置,是大運河文化帶上一顆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寧波參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方面未曾有一絲懈怠。

近年來,寧波市在積極保護利用運河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內河航運,按照科學規劃、重點保護、深度挖掘原則,嚴格紅線控制制度,在運河及重要水域,劃定生態紅線,保護利用好湖塘江、馬渚中河、慈江、牟山湖等水源濕地。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原真性保護修整古縴道,建立長效管護機制,貫通航道,打通部分阻塞河段、抬高礙航橋梁,做到全線穩步通航。並有計劃的實施活水工程,通過上游引水,中游貫通,下游加速排澇等工程措施,做到運河水體能經常性東西流動和南北更換,水質長年達到景觀水標準。

推薦閱讀
滄州元素亮相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 9月4日至6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江蘇省無錫市、淮安市等地拉開帷幕,共吸引了國內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7個城市、境外28個國家(地區)的400多家企事業單位近3000人參展參會。滄州市在無錫市主會場搭建的獨具地方特色的特裝展館以及滄州運河沿線各縣(市、區)推介展示的文旅資源,受到參觀者歡迎。
京杭運河杭州段枯水期專項執法初顯成效 為進一步加強京杭運河杭州段通航安全管理,切實保障運河枯水期船舶安全、航道暢通,杭州市港航行政執法隊于9月起在京杭運河杭州段開展枯水期專項執法檢查,進一步加強過閘船舶誠信申報管理、超限船舶違規查處。
河北清河: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近年來,河北省清河縣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建設大運河文化景觀長廊為抓手,深入挖掘運河文化內涵,推進景區開發、生態建設、文化傳承等工作,為大運河沿岸鄉村發展注入活力。
寧波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地標”城市 浙東運河(寧波段)位於大運河末端,是中國大運河重要組成部分。自2014年“兩段一點”(浙東運河虞余段、浙東運河寧波段和寧波三江口的慶安會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後,寧波不斷做好浙東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文章,充分發掘大運河(寧波段)“河海聯運”的獨有特色,為城市高品質高品位發展注入新活力。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