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上的“江蘇樣板”

發佈時間: 2020-09-04 09:25:42 | 來源: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 | 作者: 畢然何斐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千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一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産。過去一年來,江蘇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頂層設計、遺産保護、治理修復、文旅融合等多方發力,高標準、高水準、高品位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讓這一“流動的文化”更加熠熠生輝。

【無錫:保護傳承以河為線串聯城市文脈】

“南長街,運河水,惹人醉;清明橋頭,槳聲驚夢月影陪”,夜晚的無錫南長街光影流連,遊人沉醉。遊客們乘坐畫舫泛舟遊覽,感受著“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的古韻閒情。一位無錫市民説,這是一條很有歷史韻味的古運河,有大城市裏完全感受不到的那種煙火味。

悠悠古運河抱城而過,造就了“千年運河、獨此一環”的秀美奇觀。如何將這段極具江南水鄉風情的古城與運河保護好、傳承好?這幾年,無錫努力彰顯城市歷史的主要特徵,從整體上增強城市的文化含量和歷史縱深感。今年4月,一條長11.8公里的“高顏值”慢行步道正式環通,把清名橋、南長街、南禪寺等一批原先割裂分散的景區街區“串珠成鏈、閉合成環”,拉進了市民遊客與古運河間的距離,使運河與城市真正融為一體,成為當地又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江蘇古運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楊洋介紹,船在水中游、人在岸上走,實現了水岸互動,使市民和遊客能直接感受到古運河的風光。

【統籌保護規劃先行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無錫古運河畔的悄然變化,正是全省積極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生動寫照。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主體責任落實,成立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統籌做好各項保護傳承利用工作。

今年,《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正式實施,成為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我省還制定出臺《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編制完成《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正加緊編制、出臺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價值闡釋弘揚、生態長廊建設等6個專項規劃,以規劃引領保護和高品質建設。

過去一年,全省各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因地制宜、亮點頻出。完成大運河水文化遺産調查,建成了全國首個水文化遺産數據庫;推動淮安板閘、揚州隋煬帝墓等運河重要遺産納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加快推進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等一批重大標誌性項目建設。

揚州三灣公司工程建設部部長宋建輝介紹,要通過博物館的建設展示“看得見的文化”,更要挖掘利用“看不見的文化”,使大運河沿線的文化故事、千年遺存得到更立體更豐富的展示,讓更多的遊客能來到揚州,感受千年運河的獨特魅力。

常州市運河辦副主任謝春林介紹,名人文化、紅色文化和工商文化,是常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的特色和亮點。常州將繼續系統化推進運河的歷史文脈傳承、生態環境修復、岸線景觀塑造、綠色經濟發展,努力把大運河常州段建設成高品味、高水準的文化長廊、生態長廊、旅遊長廊。

【創新推動文旅融合擦亮世界文化名片】

與此同時,全省依託大運河“黃金水道”和人文生態優勢,創新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打造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培育文化旅遊新業態,打響“千年運河”國際文化旅遊品牌。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畢然何斐無錫臺常州臺宿遷臺揚州臺淮安臺編輯/胡超)

推薦閱讀
9月起進入京杭運河江蘇段船舶必須“零排放” 9月1日起,京杭運河江蘇段船舶和港口水污染防治“二號行動”進入集中整治階段,凡不能滿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要求的船舶,不得進入京杭運河江蘇段。記者了解到,“二號行動”自7月20日啟動,僅8月1日至31日期間,全省船舶污染防治檢查1022艘,其中400總噸以上船舶502艘、400總噸以下船舶520艘。對於已經進入京杭運河的船舶,將按規定予以行政處罰,並責令限期就近整改。
大運河與中國古代文學 今天我們邀請了幾位著名的古代文學學者,來到大運河畔的淮陰師範學院,與淮陰師範學院的各位運河文學研究專家共同舉辦這樣一次對話會,希望能對推進大運河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有所貢獻。各位從外地到淮安的學者通過與淮陰師範學院運河文化與運河文學研究專家的交流,一定會對“大運河與中國古代文學”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而大運河和中國古代文學的關係,更是非常密切。
大運河文化 一條流動的“史詩” 中國大運河上下2500多年,綿延3200多公里,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這條以人工之力開鑿的水系,貫通南北,打破了地域的界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中國大運河是縱貫南北、橫亙古今的中華歷史文化長廊和世界文化遺産。兩岸市民們散步、下棋,運河呈現一派自然和諧的風光。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亮相錫城 我市根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的相關要求,整合大運河無錫段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對一系列主題鮮明、內涵清晰、邊界明確、功能完善的大運河公共文化空間進行梳理,確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無錫建設保護區的主要空間佈局結構為“兩園三帶十五點”。在江南大學成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無錫分院,為大運河傳承保護利用提供智力支援。記者從市運河辦了解到,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國家推進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有利於生動呈現運河文化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充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久影響力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大生命力。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