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河、橋、塔、寺,景隨輪動 “行大運”騎行活動無錫舉行

發佈時間: 2020-09-04 09:26:11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黃澤文 童棹凡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千年運河抱城而過,造就了無錫“千里運河、獨此一環”的秀美奇觀。9月3日上午9點,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行大運”騎行活動在無錫太湖廣場拉開帷幕,來自全省13個設區市的300多名騎手組成了盛大的騎行隊伍,現身活動現場。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無錫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常青、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經聖賢等領導同志參加騎行出發儀式。

相關領導為騎行活動鳴響發令喇叭

20公里暢騎路線展現大運河深厚文化底蘊

作為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的一項重要活動,騎行路線成了不少騎友最關心的事。騎多久?會路過哪些地標?沿線的人文風光美嗎?活動主辦方則給出了一份“滿分答案”。

水鄉無錫,是“因水而生、因水而盛”的典型代表。大運河無錫段是厚積無錫數千年文化的彩帶,記載著人們與運河相伴相生的輝煌歷史。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深入推進,無錫大運河沿線遺産保護、景觀提升、文旅融合等全面提速,這條千年運河在現代都市正在煥發全新生機。

本次騎行路線約20公里,選取的是無錫古運河經典點段,途徑無錫市中心幾乎所有重要地標,包括新運河、惠山古鎮(龍光塔)、運河公園、黃埠墩(世界文化遺産點)、環城古運河、陽春巷、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世界文化遺産點)、南禪寺(妙光塔)等。

一聲令下,選手們開始列隊騎行

早晨9:11,隨著發令喇叭的鳴響,騎行活動正式開始。身著五顏六色T恤的騎手們爭先恐後,沿著美麗大運河精品路線,飽覽無錫大運河遺産景區風貌,感受千年運河的傳承與發展,美在其中,樂在其中。這場烈日下的壯觀騎行場面,將成為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難忘的活動剪影。

主客場選手參賽“這樣的活動太需要了”

在活動現場,新江蘇觀察到,參賽的騎手多是抱團而來。來自淮安的孫良良是一位業務愛好者,昨天就過來適應場地。“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型騎行活動,賽前一週開始密集訓練,對今天的活動是充滿信心!省文旅廳舉辦這樣的活動很好,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大家強身健體,感受大運河沿岸城市的文化氛圍,還提倡了節能環保這樣的低碳生活,意義深遠。這樣的好活動我們很需要,如果明年繼續舉辦,我一定會來參加。”

無錫車隊參賽選手接受採訪

白色短袖搭配黑色健身褲,加上一雙騎行專用眼鏡,這身穿著顯得非常青春活力。眼前這位女士來自無錫,是無錫某自行車隊隊長。“大家都叫我‘圓圓頭’,我參加騎行已經五六年了,談不上專業,只是一份愛好。我們一家三口都喜歡騎行,今年是我第一年參加運博會騎行活動,高手如雲,希望能取得一個好成績!”

“圓圓頭”女士還表示,作為太湖明珠、江南聖地,無錫風景秀麗,希望大家在騎行的過程中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感受到無錫人民的熱情好客,常來無錫。她還建議大家:“今天比較熱,大家在熱身環節做好拉伸活動,注意安全,不要受傷。”

沿途設立補給站體現“太湖明珠”人文關懷

為保障此次騎行活動順利安全的完成,無錫市多部門聯動,積極準備,做好交通秩序、應急醫療和防疫等保障。無錫運動網組織了200多名志願者團隊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及後勤保障工作,盡顯“無錫關懷”,參賽騎手感受到了無錫人民的熱情,無錫這座城市的溫度。

在騎行路線沿線,礦泉水、運動飲料等“補給站”均有設立,方便參賽選手自取。由於天氣炎熱,沿途還分設有醫療救助點,以備不時之需。除此以外,道路旁還有交警和城管等執法人員為騎手們“保駕護航”。

正如一位參賽選手所説,這次“行大運”騎行不僅是鍛鍊健康體魄、普及大眾騎行活動的傳播之旅,更是一場感受無錫“千里運河,獨此一環”秀美奇觀、風土人情的觀光之旅。

李蘇珺 周楠/攝

推薦閱讀
近日滿載電煤的船舶通過京杭運河山東臺兒莊船閘 受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走低,為緩解電煤供應緊張,山東省棗莊市航運部門和水上派出所為電煤船舶開闢綠色通道,為電煤船舶做好資訊服務和護航服務,臺兒莊船閘和萬年船閘可24小時辦理進出閘手續,縮短船舶過閘、待閘時間,確保電煤運輸水上大通道安全暢通。
水脈文脈交融 跟記者一起尋訪大運河古韻今風 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共9段遺産河道、13個遺産點,全長約327公里,涉及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5個設區市20個縣(市、區),遺産區面積2658公頃。歷史之河閱不盡豐盛文化大運河上文化豐饒,形制不拘一格。為了留住運河文脈,活化文化遺産,長安鎮啟動了“一壩三閘”周邊清代、民國歷史街區的保護修繕工程。
蘇州打造“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去年,蘇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等,向群眾廣泛徵求意見,開展專題調研工作,初步形成了《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討論稿)》。在推進大運河和景觀文化帶建設過程中,蘇州市綜合考慮運河沿線遺産保護、防洪防汛等工作要求,整治提升運河沿線風貌,推進健身步道、景觀綠化等周邊設施完善,確保與運河主題景觀交相輝映。
一部運河史,半部中華文明史 因此大運河是一條河,更是一種制度、一個知識體系和一種生活方式。運河學何以成為一門學科所謂學科,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有相對獨立知識體系的一門學問,二是指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運河學的知識體系內涵清晰,但內容豐富龐雜,其理論構建和方法運用具有極強的學科交叉性,分屬自然與人文類的研究理論和方法都可為其所用。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