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卡脖子”航段終被打通 鎮常兩地千噸級貨運船舶暢行無阻
昨天上午,位於鎮江與常州交界的運河上,在大型挖掘機的轟鳴聲中,最後一船碎石被打撈出水,並運離丹金溧漕河主航道,困擾鎮江與常州兩地近20年的運河“卡脖子”航道終於貫通,千噸級的貨運船舶在這條黃金水道上實現了暢行無阻,這對於促進鎮常兩地航運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據了解,丹金溧漕河原本溝通長三角地區大運河水系和蕪申運河水系,是連接丹陽、金壇、溧陽的一條重要水上運輸通道。隨著貨運增長和船舶大型化發展的需求,2014年,我市啟動了丹金溧漕河“五改三”航道整治工程,將原來只能通航300噸貨運船舶的五級航道改造成通航1000噸級貨運船舶的三級航道。2015年年底,丹陽境內18.44公里三級航道主體工程基本建成。
另據了解,由於歷史原因,早在20多年前,為調節航道水位和防洪需要,丹金溧漕河丹陽與金壇之間的珥陵鎮黃埝西夏村境內建有一座丹金水利閘,同時為方便航道兩岸的村民出行及農田耕種,在船閘上方配套建有一座長33.3米、寬4.6米,通航孔凈寬18米、凈高5.33米的鋼桁架農橋。到了每年汛期,因此處水位高、水流急、航道窄而極易造成過境船舶碰撞橋梁和其他險情,常常被船民戲稱為“擔驚閘”。為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面,2018年10月,全長451.24米、主跨長80米、橋面寬8米、凈空高度7米的新丹金閘橋替代老橋建成通車,在多方協調下,去年9月12日,老丹金閘上的鋼桁架橋被順利移除。老橋拆除後,老丹金閘段閘室破除清運、航道拓浚、護岸建設等施工被提上了工作日程。
去年年底常州境內的錫溧漕河前黃樞紐工程河道填土及航道轉換施工,大量船舶需要繞行丹金溧漕河。秋冬季雨霧天氣頻繁,給老丹金閘橋“卡脖子”段護岸及老閘拆除施工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加之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隨之而來的汛期,老丹金閘拆除工期被再次推遲。市交通航道部門克服了不斷航施工難度加大等不利因素,搶抓時間先進行直立式混凝土護岸施工,汛期一過,立即組織施工力量採取臨時導航漕分流船舶施工方案,在交通海事部門的配合下,強化了水上安全監管及通航秩序維護。近期,一線施工人員冒著酷暑,加快對老閘室底板護坦、翼墻、水工砼結構物的破除清運和水下土方疏浚,最終將所有工程施工完成。
目前,老丹金閘段航道達到了口寬79米、底寬61.5米、最小水深3.2米,完全可以滿足千噸級貨運船舶的通航,對沿岸及鎮常兩地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