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迎來中外景觀設計團隊,未來將恢復古碼頭
大運河將迎來中外景觀設計團隊共同進行方案設計。記者今天(7月24日)從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徵集活動有了新進展,3個優秀團隊從57個團隊中脫穎而出併入圍。未來,運河上不但將恢復部分古碼頭,還將建立棧橋等濱水空間。
世界歷史文化遺産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水道,通州是大運河的北端,自古萬舟駢集、漕運繁碌,為首都建設和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之城”的崛起,大運河文化帶的保護建設也提升為國家戰略。
今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員會、北京市規劃自然委與通州區政府公開向全球開展徵集,對溫榆河和大運河副中心範圍內長約17公里,包含部分兩岸建築、綠地、橋梁及公共空間等面積約11.66平方公里進行整體設計和景觀提升,結合大運河5A級景區建設,整合“三廟一塔”景區、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等沿岸文化旅遊資源。
在今天召開的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徵集項目情況介紹會上,副中心管委會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主任鄭皓表示,公告自6月1日發出後短短10天,主辦方就收到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丹麥、澳大利亞、西班牙、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34個應徵申請人、57家設計團隊的應徵申請。
經過資審委員會審慎考量和比選,最終3個優秀團隊脫穎而出,分別是:在上海市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大放異彩的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由國內景觀設計一線院所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和參與首爾炭川濱水空間、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的荷蘭MVRDV事務所組成的聯合體;參與雄安新區啟動區城市設計的法國TER(岱禾)設計事務所和歷史文化研究功力深厚的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天津大學建築設計院聯合體。
大運河沿線景觀如何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規劃資源局實施處榮光遠介紹,此次設計的重點地區包括北運河運河廣場段、副中心站段、運潮減河段及上營段,進行防洪、建築、景觀一體化設計。
在傳承歷史文化資源方面,設計要重點保護燃燈塔、大成殿等文物古跡。“一支塔影認通州”的目標被強調,設計要求強化燃燈塔周邊區域高度管控,周邊500米可辨塔身輪廓。運河上還將恢復古碼頭,通過意向展示、地面標識等方式,科學再現石壩碼頭、土壩碼頭等沿線古碼頭。
未來,運河的橋梁也將更加美觀。此次設計任務要求,合理確定大運河沿線橋梁數量、功能定位和佈局。橋梁選型要考慮傳統、地域文化,並有時代特徵。文物古跡旁的橋梁鼓勵採用自然材料,與具有歷史感的建築景觀協調。
此次設計要求重點設計運河奧體公園慢行橋、城市綠心慢行橋、大運河森林公園(甘棠閘)慢行橋三座近期可建設橋梁景觀方案。
在濱水空間方面,設計提出,半自然岸線要強調人和自然的互動,設置步道、碼頭、棧橋等親水設施。人工化岸線鼓勵設置親水準臺、商業休閒等設施。
運通橋以南結合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為旅遊觀賞型濱水空間。源頭島、西海子公園和甘棠閘以南區域為自然郊野型空間。三廟一塔區域以歷史文化型濱水空間。
在慢行交通方面,設計要求,鼓勵橋上慢行空間局部擴大,設置水上小型公共服務設施,開展臨時活動等,供人們停留、休息、觀景。合理利用橋下空間,設置連續的濱水棧道。橋梁下方可結合空間條件,設置橋下廣場。
“大運河是構建城市副中心功能的重要紐帶”,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杜立群稱,希望未來通過設計團隊的設計,使大運河能成為遊客喜歡的“網紅打卡地”,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