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位代表聯名呼籲規劃“京杭二通道”:沿大運河帶建高鐵
多位代表建議沿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京杭高鐵第二通道”。
“目前大運河文化帶沿線快速交通網路尚未形成,僅有京滬高鐵連接了北京、天津等沿線的少數城市(縣市),影響了大運河文化帶資源價值的傳承、發揮和利用,迫切需要規劃建設沿線的一條高速鐵路通道。”5月24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順機電集團董事長周善紅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如是説。
為此,周善紅建議,沿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京杭高鐵第二通道”,該線路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市。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江蘇、山東、河北、北京、浙江等地共31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合簽名,提交了這份建議。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作為“活態的遺産”,至今山東南部、江蘇、浙江的運河仍是百舸爭流、風景如畫的“黃金水道”。
大運河途經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8省市150個縣市,曾經是溝通我國北方政治中心與南方經濟中心的通道,沿線長期積累的文化資源具有巨大的現代傳承、串聯、開發、發展意義。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為此,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按下“快進鍵”。
“規劃建設大運河文化帶高速鐵路通道,不僅是放大運河文化,加速大運河沿線地區融合發展的需要,更是踐行交通強國、文化強國戰略,推動大運河沿線地區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周善紅對澎湃新説。
運河沿線不少城市因運河而興,但隨著上世紀初京滬鐵路建設,那些沿京杭大運河的不少部分城市逐步衰弱。因此,在周善紅看來,當前,推動大運河沿線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需要完善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特別是高速鐵路作為支撐,串聯揚子江城市群、沿海經濟帶、江淮生態經濟區及淮海經濟區,多點聯動,形成合力發展空間格局框架,構建大運河文化帶主軸,實行整體發展。
周善紅表示,通過規劃建設大運河文化帶高速鐵路通道,構建大運河沿線要素流動的大動脈,可以將大運河文化帶沿線齊魯文化、燕趙文化、楚漢文化、淮揚文化、吳越文化等傳統地域文化有機串聯起來,促進文旅融合,發揮運河遺産的多重價值,激發運河活力。
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江蘇境內五峰山預留的兩條長江過江通道資源,進一步突出揚州作為運河申遺和管理城市的中心地位,構建、鞏固和提升京杭高速鐵路第二通道、與北沿江高鐵的樞紐,完善國家鐵路網。
周善紅認為,規劃建設大運河文化帶高速鐵路通道不僅可以加快運河沿線要素流動,促進沿線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也體現綠色交通、智慧交通的要求,實現與水路貨運相得益彰,符合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為了更好做好大運河文化帶資源價值的傳承、發揮和利用,周善紅等31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合呼籲,儘快啟動京杭高速鐵路第二通道規劃研究,並加快推進儘早實施。
31位全國人大建議這條高鐵線路的走向為:北京——天津——河北(滄州)——山東(淄博、臨沂)——江蘇(新沂、淮安、揚州、鎮江、溧陽)——浙江(杭州、紹興、寧波),速度目標值350公里/小時。
根據該建議的內容,沿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京杭高鐵第二通道,既可緩解京滬高鐵運力緊張的局面,帶動山東、江蘇腹部地區的發展,又可通過徐淮、滬寧、滬杭高鐵串聯已通高鐵的運河城市,從而將大運河文化帶高速鐵路打造成“綠色經濟高鐵”、“文化高鐵”、“生態高鐵”、“旅遊高鐵”“融合示範的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