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體育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的時代價值

發佈時間: 2020-06-09 13:50:13 |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 作者: 浦義俊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體育文化産業是指以體育無形資産為核心,通過無形的體育精神和有形的體育物質來獲得精神和物質價值的一種文化産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産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通過培育富有大運河特色的新型文化業態來推進大運河體育文化産業創新發展,已成為一種趨勢。這種新時代的創新舉措將在多個層面帶來重大影響,産生諸多積極意義,發揮多元化的時代價值。

服務於流域鄉村振興戰略,

助力地方精準扶貧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積極開發傳統節日文化用品和武術、戲曲、舞龍、舞獅、鑼鼓等民間藝術、民俗表演項目,促進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推動文化、旅遊與其他産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將農村體育文化發展上升為産業高度,並明確了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思路。京杭大運河沿線是中國最富特色的農業區之一,運河沿線及其周邊廣泛分佈著大量的傳統村落,其中不乏歷史悠久且富有文化氣息的古村落。但因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大運河流域不同區域的農村發展水準也存在不小差距,如北京、天津、蘇南、浙江段相對發達,而蘇北、山東、河北等部分流域地區相對落後甚至貧困。因此,基於體育扶貧、文化扶貧、旅遊扶貧、産業扶貧思考,通過深度整合大運河流域體育文化資源,以培育體育文化特色小鎮、體育文化特色鄉村等模式,探索沿河農村的新型産業之路,推動落後農村的産業結構轉型,有助於深度落實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在大運河沿線的推進,助力新時代大運河流域地方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

服務於流域傳統文化保護,

助力學校體育改革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大運河之所以能夠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其歷史文脈之綿長、文化氣息之厚重、傳統資源之豐富。其中,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極其豐富,也不乏體育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如武術、氣功、雜技、遊藝、民間傳統遊戲、民間傳統舞蹈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這些傳統體育資源集娛樂性、健身性、藝術性、生活性于一體,對於展示地方形象、傳播地方文化、塑造地方精神具有不言而喻的時代價值。但問題是,一方面,很多項目由於傳承人不足而面臨失傳的危機;另一方面,運河傳統體育項目在一些當地學校中的普及性並不高,無論是省市級比賽的項目設置,還是城市文體活動,運河傳統項目的身影正逐漸退去。學校是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教學體系,不僅可以延續傳統體育項目的文化血脈,助力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地方傳承;也有助於豐富學校體育課程設置,創新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深化學校體育工作的文化底蘊,助力學校體育改革。

服務於流域全民健身戰略,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準作為根本目標。《意見》指出,要發展特色運動,發展武術、龍舟、舞龍舞獅等民族民間健身休閒項目,傳承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加強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發展。要推動“體醫結合”,加強科學健身指導,積極推廣覆蓋全生命週期的運動健康服務。要促進産業互動融合,促進健身休閒與文化、養老、教育、健康、農業、林業、水利、通用航空、交通運輸等産業融合發展。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等重要文件再次強調了産業發展助力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國家體育産業層面的戰略為大運河體育文化産業資源的有效開發提供了重要思路與支援,大運河流域不僅具備巨大的産業優勢,也具備消費需求升級的動力。因此,要進一步優化大運河流域的體育文化産業供給側結構,提升供給水準,增質擴容,形成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體育文化産業産品和服務體系,滿足多元化的全民健身需要,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大運河流域全民健身戰略的有序推進,深度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在大運河沿線的紮實推進。

服務於流域生態文明保護,

助力地方創新創業

2016年,《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也提出要推動區域綠色協調發展,研究建設一批流域沿岸及交通通道沿線的生態走廊,加強水環境保護和治理。2019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重要規劃都反覆強調了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儘管不同區域有所區別,但保護性開發是共同要求。也就是説,保護生態文明並不意味著不搞開發,放棄開發,將開發與保護對立起來,而是要走綠色和生態開發之路。體育文化産業是無煙産業、綠色産業、朝陽産業、生態産業。大運河流域體育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的根本要求便是要將體育産業、文化産業、旅遊産業、創意産業深度融合,打造“黃金體育文化水道”。其重要意義在於,一方面服務於運河流域生態文明保護,另一方面帶動地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地方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協同推進。

推薦閱讀
大運河體育、文化、旅遊需走融合發展之路 深化大運河體育文化旅遊産業的文化品質文化是大運河體育文化旅遊産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只有通過展現大運河體育文化風貌、喚醒大運河體育文化記憶,方能革新大運河體育文化的時代精神,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大運河體育文化旅遊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基於數字化手段喚醒大運河體育文化記憶。因此,首先應基於非遺體育元素構建大運河城市體育文化基因。
多元並舉推進大運河體育文化産業創新發展 運河體育文化既是運河文化的分支,又是地方文化的體現,具有特殊的時空規律性、歷史演變性、地方紮根性和社會變遷性,是自然文化、社會文化、時代文化的融合體。體育文化産業是體育産業與文化産業融合發展的新型業態,是基於體育産業跨界融合、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具體而言,第一,基於實際,細分體育文化市場。
天津市寧河區薊運河險工險段治理基本完工 截至目前,寧河區薊運河右堤西關村基段1.3公里、右堤寧河六村至五村段2.6公里、左堤劉莊段3.3公里、左堤還鄉河故道至北埋珠段3.1公里、左堤南埋珠段0.7公里、左堤清泥村基段0.4公里以及大楊河圈小北段、李莊子段1.4公里等7處約12.8公里堤防險工段應急除險加固工程已完工、完工率95.5%,預計6月10日前完成全部治理任務,補齊堤防短板迎戰汛期,全面確保薊運河安全度汛。自4月29日起,寧河區按照“輕重緩急、節約投資”的原則,主要採取用土料編織袋方式打築子埝、對堤防薄弱段進行加高加固、用土工布維護迎水側防止水流沖刷等方式進行除險加固,“多點開花”同步實施各項工程,爭分奪秒確保汛前完成治理任務。本站訊為全力做好超標準洪水防禦準備工作,天津市寧河區水務局組織防汛領域專家對區域內一、二級行洪河道開展拉網式檢查,共排查出薊運河存在堤身薄弱、堤坡陡立、高程嚴重不足、以村基代堤防等問題的險工險段7處、13.4公里。
吳江平望“唱”響“運河小夜曲” “繁華吳江夜運河小夜曲”品牌,旨在打造平望“夜食、夜購、夜秀、夜動”等夜經濟內容,滿足市民遊客多元化消費需求,賦能平望農文旅融合發展。”沈春榮説,平望將發揮運河文化資源優勢,推動農文旅行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更多適應大眾旅遊時代需求的文化旅遊新産品、新業態,精心繪就美好藍圖。2020中國·吳江運河文化旅遊節暨“繁華吳江夜運河小夜曲”雲推介活動5日在吳江區平望鎮舉行,透過線上線下互動視角,呈現大運河平望段文化特色,助力夜經濟繁榮。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