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沿岸圖書館將共建共用文獻資源
日前,來自京杭大運河沿岸城市公共圖書館的32位館長及代表齊聚浙江嘉興,就大運河文獻資源共建共用達成共識。
大家認為,沿岸8個省(市)近40個城市(區)的公共圖書館有責任、有義務進行系統收集、整理和保存大運河相關文獻,不斷推進大運河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建設,為共建共用提供技術支援和基礎保障。
南起浙江余杭、北至北京通州的大運河,流淌了兩千多年,滿載著文化基因,閃耀著文明之光,傳承著民族精神。此次多家圖書館達成共建共用大運河文獻資源的共識,是傳承和保護大運河文化的基礎條件和重要保障,是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的重要一環。
2014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了由王雲、李泉主編的《中國大運河歷史文獻整合》,該書對研究大運河的歷史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80卷本的《整合》體量很大,收錄了元、明、清三個朝代關於運河的專門著作130余種,內容多涉及河務、水利、漕運等方面。“兩千多年的寒來暑往,1797公里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同樣值得進一步深入挖掘和整理。這對了解當地的歷史細節、豐富沿岸的地方誌,同樣意義不凡。”與會嘉賓感嘆。
因運河而興的山東臨清鈔關見證了近600年運河兩岸經濟和商業的發展,目前保護完好的京杭運河臨清段的戴灣閘和二閘同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研究古代經濟、政治、文化、漕運和治水的珍貴實物資料。“這些文物都劃歸文物局統一管理,相關的文獻資料也理所當然地由文物局一併管理。因為圖書館與文物管理部門各司其職,圖書館難免無法摸清當地文獻資料的家底。”臨清圖書館相關負責人道出了運河兩岸圖書館館長的苦衷。針對這種不在少數的情況,很多圖書館的館長建議,還要在更高層面上和更多部門達成共識,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實現共建共用。
“大運河文化是流動的文化,是活的文化。因此,要建立健全大運河文獻資源建設協作協調機制,由大運河沿岸城市公共圖書館共同參與、共同推進,建立跨地區圖書館大運河文獻聯合書目數據庫,向社會免費開放,讓大運河文獻資源用起來,活起來。”浙江省圖書館館長褚樹青説,我們這些達成共識的32個圖書館,要不斷加強大運河沿岸城市互動合作,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加強區域聯動,形成合力,推進相關文獻的展覽和講座資源的共建共用,讓大運河文化真正賦能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