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溢彩流光大運河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33:47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王海燕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運河景觀帶流光溢彩。(潘之望攝)

玉帶河大橋亭亭玉立。(白繼開攝)

千荷瀉露橋典雅端莊。(常鳴攝)

碼頭商務區古今交融。(常鳴攝)

運通橋燈火輝煌。(常鳴攝)

運河岸邊荷香滿溢。(方非攝)

水岸綠道休閒暢遊。(方非攝)

俯瞰五河交匯水路縱橫。(白繼開攝)

夜幕降臨,通州大運河沿岸,火樹銀花,流光溢彩。泛舟水上,兩岸橋梁、樓宇、樹木、草地,各色燈光交相輝映,圖紋流轉,明暗漸變,如一首無聲的交響曲,讓城市副中心的夜晚變得多姿多彩。

2019年,通州區啟動運河沿岸景觀提升工程,千年運河有了更迷人的新景觀。

夜景照明提升是這次景觀改造的重要內容。亮化提升工程起點為五河源頭,終點為甘棠閘,涵蓋11.4公里長的運河景觀帶。岸線樹木採用環形燈、投光燈和樹木星星燈等進行亮化,橋體安裝洗墻燈對橋梁側面進行亮化,橋墩安裝投光燈進行亮化。北關攔河壩橋、千荷瀉露橋、東關大橋、玉帶河大橋、潞陽橋、北運河大橋、運通橋等橋梁,各有各的夜景色調和風格特點,如北關攔河壩橋結合周圍建築景觀,表現橋體古樸風格;千荷瀉露橋通過燈光勾勒出橋體優美的線條特徵,形成典雅倒影。

改造後的夜景照明效果呈現平日模式、節日模式兩種。平日模式燈光效果保持靜態,節日模式燈光效果呈現春、夏、秋、冬四個主題色,並配有動態效果。船遊運河上,可以一覽千年古韻風光,感受通州的歷史風貌和濱河景觀。眼下,夜景照明工程已接近尾聲,2019年國慶期間將首現節日燈光效果。

在讓運河亮起來的同時,2019年通州區對運河沿岸的綠化景觀也進行了提升。園林部門將運河沿線長勢不佳的金絲柳更換為垂柳,在運河文化廣場段、大運河森林公園段沿線新栽植各類彩葉樹種8600株,並對運河沿線的景觀節點月島進行了景觀提升。

白天看花看林,晚上觀燈賞月,運河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韻味越發濃郁。運河沿岸,一道道風景也是日新月異——運河公園增加了濱河綠道,濱水穿林的步道上,每天散步騎行的居民絡繹不絕;林水相依的大運河森林公園,成了各種鳥兒的樂園,每天都有上千隻鷺鳥在月島盤桓,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正在建設中的運河商務區,一棟棟現代化樓宇拔地而起,未來這裡將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功能區域。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古老運河煥發出了新的光彩。(王海燕)

推薦閱讀
“首博(東館)鑲嵌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 古韻風帆”描繪運河圖景 首都博物館(東館)是鑲嵌在城市綠心中的“古韻風帆”,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于一體,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向“運河之舟”致敬。
滸墅關:一體化發展演繹現代版“運河繁華圖” 蘇州滸墅關,正以項目大突破為筆,勾勒一幅現代版“運河繁華圖”。
感悟運河文化魅力 德州開展古運河文化主題采風活動 為充分感受德州市古運河文化,觸摸深厚寬廣的運河文脈,12月26日,德州市董子文化研究會、運河文化專委會組織專家學者進行采風調研。
千里運河第一灣:河畔舊廠區變身宿遷網紅公園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公園充分利用大運河宿遷段豐富的文化遺産,深入挖掘大運河的建設和發展歷史,重點打造靳輔廣場、四世同堂廣場、運河記憶館等景觀節點,復現了宿遷對大運河的文化記憶。宿遷市住建局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副主任顏崇照介紹,運河灣公園是宿遷市委市政府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具體行動,是宿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項目,是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