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新世紀開元之年,華夏再沐朝陽,春風又綠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華先生以振奮民族精神為宗旨,以弘揚運河文化為己任。斥鉅資,募群賢,研史料,重考察,集眾家之才智,請諸師之妙筆,穿越六百年時空,探尋當年漕運盛景。歷時五載,徵修四次,終成《古運回望圖》。
全卷通高83公分,長210公尺,以明代航運鼎盛時期為背景,以運河為主線,自通州始至余杭終,經京津冀嚕蘇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餘城鎮,浩浩蕩蕩,三千余裏,一氣貫通,氣勢恢宏。畫面兼工帶寫,五色丹青,師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細膩,疏密得體。山水迤麗,柳岸花明,漕艘櫛比,往來如梭,閘壩碼頭,廩粟雲屯,城鎮市井,百態人生,縱觀全卷,三千里漕運風情盡收眼底,五千年華夏文明彰顯其中。正可謂,漕運舟楫之盛,可抵長城之雄!
——《古運回望圖》序節選
《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通州篇
通州,明代先後兩次修建通州城,面積達四平方公里,形似瓦刀。有雲“城倚紅雲下,門臨綠水濱,寶鞍馳駿馬,多是帝京”這裡所描述的就是通州古城。通州城北門外有一座石橋叫通濟橋,又稱臥虎橋。通過臥虎橋就可以登石壩,石壩可以阻擋西來之水,保護堤岸。堤上修有一座二層小樓就是“大光樓”,是當時的坐糧廳。城的東北角有一座高四十八米、磚木結構、八角十三層的古塔。傳説這個該塔是玉皇大帝特派天神所建,以燃燈佛的神威將在凡間作亂的孽龍壓于塔下,保祐一方百姓。
《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臨清篇
臨清,以城臨清河回灣處而名。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齊王高洋代魏自立,稱帝建齊,史稱“北齊”。《古運回望圖》中描繪了明永樂初年建立的臨清官窯,人們忙著燒窯、出窯的繁榮景象。臨清運河東岸上矗立著“運河四名塔”之一的臨清舍利塔,是臨清的標誌。還有“獨佔鰲頭”美好寓意的“鰲頭磯”。
《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揚州篇
揚州,以州域多揚波之水故名的千年古邑。早在2500年前,運河的老祖宗即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這也就是古老揚州的名字。《古運回望圖》中描繪了神聖“高旻寺、旌忠寺、仙鶴寺”等古剎,及巍然矗立的“文峰塔和天中塔”,還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的瓜洲古渡。
《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杭州篇
杭州,也稱武林,這是大運河南端的一座千年古邑和夢一般的美麗城市,自古被譽為“人間天堂”。早在4700多年前杭州便産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諸文化,《古運回望圖》中描繪了遊浙江“一遊西湖,二拜靈隱寺,三飲紹興酒,四觀六和塔,五望錢塘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