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文化“活”在當代
河面上,大小船舶忙碌而有序地航行,將煤炭、砂石、糧食等貨物運往各地;河岸邊,綠樹掩映,蘆葦青青,白鷺嬉戲,倣古的休閒亭臺、現代化健身步道、安全護欄一應俱全。8月29日,記者在京杭運河江蘇寶應段看到一派“運輸富民、生態還民”的繁榮景象。
全長404公里的京杭運河蘇北段(簡稱蘇北運河)綿延流淌千年,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南北水上運輸通道,目前承擔著華東地區“北煤南運”和建材運輸主通道的重任。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蘇北運河貨運量就達到1.51億噸,佔江蘇省水路貨運量的五分之二。
而今,蘇北運河不僅努力發揮好水上經濟動脈作用,更著力打造為重要的生態走廊。
24小時值守整治一線
8月29日,記者在京杭運河寶應段看到,一些非碼頭臨時裝卸點正在進行拆除作業。在保留下來的寶應博瑞混凝土有限公司的非碼頭臨時裝卸點,滿載砂石的貨輪正在卸貨。
據了解,該企業主要從事混凝土加工和銷售,每年要通過京杭運河運送70萬至80萬噸砂石料。
“寶應航道管理站的工作人員會定期來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監督運河保護措施是否到位等。”寶應博瑞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新龍介紹,響應號召,企業在運河岸邊建起五級沉澱池,預防生産污水流入運河。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産效率,降低船舶碳排放;積極開展“兩減六整治三提升”專項行動,關停整治黃沙煤炭碼頭,散裝貨物集中運輸,推進LNG動力船舶運輸;船閘照明系統採用LED……多措並舉,使得蘇北運河水質有了提升,兩岸環境得到改善。
成績的背後是辛勤的努力。寶應航道管理站站長陳立軍介紹,為做好資訊積累,今年年初,各航政管理大隊歷時7天,累計徒步巡航173.5公里航道,對轄區非碼頭臨時裝卸點、船舶修造廠等進行摸排走訪。6月2日起,寶應航政管理大隊參與京杭運河寶應大橋至四橋段生態及航道通航環境整治,雖是連續高溫天氣,但全體人員堅持24小時值守在整治一線。
“環境整治離不開群眾的支援。”京杭運河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蘇北航務管理處(簡稱蘇北航務處)副處長金堅良介紹,該處選擇各地有威望的群眾擔任群管員,選擇航線固定且誠信度較高的船員擔任資訊員,這些群管員、資訊員為整治提供了大量有效“線索”。
為民服務的環境整治工作受到群眾歡迎。蘇中船務公司船員孫成飛“點讚”道:“經過整治後,我們感覺航道更通暢了,船舶航行也更安全了。”
綠色發展不搞“一刀切”
京杭運河跨過長江繼續北上後,在揚州境內的重要節點——邵伯船閘,南來北往的貨船川流不息,持續了幾百年。如今,船閘兩岸綠樹成蔭,五彩斑斕的花朵點綴其中,與船舶造型的閘史陳列室遙相呼應,過閘船員可獲得“過閘看風景、進閘見遊園”的體驗。
金堅良表示,蘇北運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但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量運河文化的延續保存和水上運輸需求,因地制宜打造生態、文化航道。
對於60多公里的城區段,蘇北航務處充分考慮居民休閒、親水需求,配合地方政府,用格賓護岸等生態技術將航道打造成親水準臺。目前,徐州、宿遷、泗陽、寶應、揚州等城區段航道已成為居民休閒旅遊的觀光地。
在非城區段,蘇北航務處更強調植被覆蓋,根據航道自然狀況種植水生植物和綠化樹木。2007年完成整治的淮陰船閘至淮安船閘的25公里航道,保留了生長茂盛的蘆葦,補種了7000平方米的香根草、菖蒲等水生植物。該段總長14.57公里的蘆葦生態護坡形成了獨特景觀。
“一閘一景一站一觀”的閘區站區環境提升建設正在進行。到2019年,蘇北運河的閘區站區將成為運河上的生態園林、船員們的後花園。
對綠色發展的追求已化為蘇北航務處職工的自覺行動。職工們自發組成16支志願服務隊,500余名志願者常年開展保護母親河活動,清理運河垃圾,“青年林”“巾幗林”等已厚植蘇北運河兩岸。
蘇北航務處處長黃岩描繪了蘇北運河的綠色未來:“在不久的將來,舒展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幅岸綠、水清、船美、河暢的美麗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