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一批未來産業勢頭良好 量子科技"解鎖"新未來

發表于:2024-02-28 10:58  作者:朱卓、王弘毅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新興産業集群發展、未來産業前瞻佈局。

如今,未來産業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産業化應用,並逐步進入我們的生産生活。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量子産業。2009年起,量子産業在安徽一路馳騁。

2009年5月27日,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正式成立,這是國內第一家從事量子科技産業化的企業。這家企業起源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發團隊,可以説是中國量子資訊産業化的開拓者。

在位於合肥高新區的科大國盾量子,記者看到了從第一代到第五代的量子保密通信設備,體積越來越小,功能性能卻越來越強。目前第五代小型化設備,已經從以往的“大冰箱”,變成了厚度僅有五六釐米的長方體,非常便攜。

量子保密通信,基於量子不確定且不可克隆的物理特性。量子密鑰生成後,利用其對資訊進行加密,就可以實現資訊的安全傳輸。簡言之,量子保密通信為資訊加密,且加密方式極其安全可靠。利用量子保密通信網路,可以保護用戶打電話、發郵件、傳輸文件等,不需要擔心資訊被盜破譯。這也決定了它的應用領域廣泛,在政府、銀行、能源等領域都能保障通信安全。

2011年,科大國盾量子成立不久,就率先完成了“合肥城域量子保密通信試驗示範網的産品開發和建設”項目,這是國際上最大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

“當時我們還是初創企業,政府在這個項目上,給了很大的資金支援,鼓勵我們把科研成果向産業化轉化,也推動了我們不斷更新換代量子保密通信設備,真正讓我們的實驗室樣機變為工程化産品。”科大國盾量子副總裁周雷説。

到了2016年,由中國科大牽頭建成的世界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科大國盾量子也參與了其中建設,完成核心的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突破。

從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到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的建成,量子保密通信不再局限于某一城市內的通信安全,而是要跨城跨省。

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發射,實現以衛星做量子密鑰分發,又證明了全球規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設想是可行的,我國也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保密通信的國家。

基於這些技術的突破、設備的研製,以及設施的建設,量子技術離大眾的生活也越來越近,使用量子密鑰技術,可以給手機用戶的通話和短信加“鎖”,防止資訊盜取。

據了解,中國電信目前已經面向普通手機用戶推出了“量子密話”産品。用戶可在通話時選擇“加密通話”或“普通通話”。

除了與量子保密通信相關的研發創新和工程建設,科大國盾量子還拓展了量子計算、量子測量、光電儀器、科普教育等領域的佈局,推出了一系列量子安全應用。

在研發方面,周雷介紹,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佔比在50%左右,一直與中國科大、清華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高校保持交流合作,包括技術創新合作、人才交流培養等,還連續承辦了兩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的“揭榜挂帥”專項賽。

“2024年,公司將繼續服務量子保密通信網路建設,在‘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網路規模不斷擴大的基礎之上,攜手更多合作夥伴開發創新型應用産品、推動量子安全在更多領域落地。”周雷説。

目前,安徽聚焦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方向,依託量子國家實驗室等創新資源,獲批建設國家量子資訊未來産業科技園建設試點,集聚國盾量子、國儀量子、本源量子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不僅僅是量子科技,先進核能、空天資訊等未來産業在安徽同樣發展勢頭良好。

省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聚焦通用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空天資訊、低碳能源“7+N”新領域新賽道,佈局建設省級未來産業先導區,系統推進科技創新、示範應用、體制機制、政策舉措等方面的先行先試,將其打造成為安徽省未來技術創新策源地、創新成果轉化試驗地、未來場景應用引領地、未來産業發展集聚地。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