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擔當使命 安徽省政法機關依法護航企業高品質發展

發表于:2024-02-27 10:42  作者:李曉群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亳州是聞名遐邇的“世界中醫藥之都”,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為妥善化解中藥材交易糾紛,亳州市譙城區法院創設獨具特色的“大藥行”調解工作室,打造“診療”式工作法,全流程護航中藥材産業健康發展。自2020年4月“大藥行”調解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接受諮詢4.89萬餘人次,調解糾紛712件,成功調解396件,自動履行率87.9%,涉案金額1.478億元,其中單起最高追償金額3700余萬元。這是安徽省政法機關護航企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為堅決扛起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職責使命,省委政法委組織推動全省政法機關開展依法護航企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行動,落細落實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舉措,讓企業和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順心成長。

滁州市某科技公司因過度擴張,公司生産經營困難,負債2.35億元,股票交易被風險警示,50余名職工被拖欠工資、社保費用,持續信訪。2021年3月,該科技公司申請破産。考慮到公司的品牌價值,天長市法院採取破産重整方式,化解危機、挽救企業。2022年3月,《重整計劃(草案)》在該公司破産重整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上獲表決通過。2023年5月,經多方努力,該公司成功復牌,徹底走出債務困境,重回良性發展軌道。

這起案件是新三板上市公司破産重整實現“復牌”的成功範例。對具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某科技公司啟動破産重組、破産和解程式,助力成功復牌,重新煥發生機,是我省通過預重整及重整程式化解債務問題實現新三板復牌上市的首例,為其他企業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債務困境提供了有益借鑒。

其中,充分發揮了府院聯動制度優勢,通過重整程式避免了某科技公司品牌、專利、市場佔有率等無形資産流失,重拾了民營企業家投資創業信心,並在完成債務清償責任的同時,將閒置資産進行升級性開發,讓其“活起來”,以司法案件的高質效辦理為民營企業健康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示範作用,省委政法委近日公開發佈了10件政法機關依法護航企業高品質發展典型案例,指導和推動全省政法機關轉變執法司法理念,在涉企司法案件審理過程中實現打擊與保護、治罪與治理、法度與溫度相統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弘揚法治精神、助推良法善治,助推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上述案件就是其中之一。

涉企違法犯罪,擾亂企業正常經營秩序,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自2021年11月起,李某和妻子劉某等3人在淘寶、拼多多、京東商城等購物平臺上購買20多家知名零食企業的商品,通過向購買的零食內放置頭髮、塑膠、蟲子等物品,以食品衛生安全存在問題,向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投訴相要挾,多次向20多家知名零食企業敲詐勒索累計10余萬元。2023年初,蕪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在主動對接轄區重點企業時發現該案線索,經立案偵查,一舉打掉以李某為首的敲詐勒索食品生産企業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

該案成功偵破,維護了知名企業的合法權益,也為全國其他食品企業正確處理網路投訴糾紛提供了有益借鑒,多地公安機關對轄區內食品企業類似投訴予以立案偵查,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更大範圍保護了企業的合法利益。

據了解,安徽省政法機關持續加大“安商”力度,堅持平等保護原則,依法打擊侵害企業和企業家利益的違法犯罪,凈化市場環境,讓企業和企業家專心創業。在打擊侵企突出犯罪方面,重點懲治壟斷經營、欺行霸市、強攬工程、制假售假、敲詐勒索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行為,對涉企警情集中接處、涉企案件“有案必受”。同時,依法打擊企業內部職務犯罪,對企業關鍵崗位人員利用職務便利侵佔、挪用資金,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等犯罪,既從嚴打擊,又溯源治理。特別是在打擊智慧財産權領域犯罪方面,主動服務創新驅動戰略,建立易受智慧財産權犯罪侵害企業名錄,加大對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原始創新成果等的司法保護力度。據統計,去年開展依法護航企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行動期間,全省審結涉智慧財産權領域刑事案件545件,同比上升160.8%。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