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縣水口鎮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組建多支文藝輕騎兵,打造覆蓋村組戶的志願宣講服務網路,靈活選用“一刻鐘宣講”“小板凳宣講”“多媒體互動宣講”等方式,打通群眾身邊的理論大眾化“紅色通道”。解決好“在哪講”“誰來講”“講什麼”等關鍵問題,用“群眾土話”講好“家國大事”,用“民心講堂”換取“民心所向”,不斷為文化小鎮建設“奠基”“塑魂”。
建設群眾身邊的理論宣講陣地
自建成後,“呇味文化館”總是“賓客盈門”,他們或駐足led屏前觀看黨建視頻,或線上瀏覽“學習強國”,或通過VR設備實現與知識的實時互動等。“在這裡不定期會開展宣講,環境好、氣氛好,群眾都喜歡。”宣傳委員吳春芳介紹道:“為解決好‘在哪講’的問題,我們正不斷延伸陣地觸角,建設這樣一所具有鮮明水口元素的文化場館,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近年來,水口鎮堅持高位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1+15+N”所站角建設工作,築牢宣講主陣地,在三大集鎮、十二里半工業園區、中小學校等重點部位,將零散資源重新整合妥善重置,建設“呇味文化館”“紅色車間”“30分鐘課間課堂”等宣講“微陣地”,以群眾身邊的“小場所”串聯成文化小鎮宣講的“大矩陣”。
組建群眾身邊的理論宣講隊伍
為妥善解決好“誰來講”的問題,水口鎮深入挖掘黨員幹部群眾間的宣講人才,培養出一批能講、會講、願講、熱衷於理論宣講的“百姓名嘴”。積極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帶動作用,組織各級黨組織書記、黨代表、包組幹部等成立黨員幹部宣講隊16支,動員婦女、老人、青年、農技專員等組建“巾幗同行”“銀齡紅心”“向陽花”“行家裏手”等品牌宣講隊伍10余支,黨的二十大召開後,共計開展百姓宣講170余場,受眾超過0.8萬人次。“上周,宣講員李大叔來我這,用通俗的話語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於鄉村振興的內容進行講解,更加堅定了我返鄉投身農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有這樣幽默、專業的宣講員,我根本不用擔心理論知識晦澀難懂。”上蔡村葉敬林激動地説。
講解群眾需要的理論政策知識
要講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話語,更要講人民群眾感興趣、聽得進的話語,經驗表明,只有真正滿足受眾需求,與生活密切相關,能夠給予受眾實打實幫助的宣講,才更易被群眾接受、稱道。水口鎮結合鄉村振興、民生保障、文明創建、雙招雙引等重點工作,“推送”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新政策、新措施、新經驗、新技術等進組入戶。春耕將至,不懂田間管理技巧讓不少群眾犯了難,農技專業宣講成了這段時間的“熱門功能表”。未來,水口鎮將持續關注後臺“群眾點單”主題變化,適當新增或刪減宣講內容,開展“星級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把講與做結合起來,讓理論宣講為群眾“量身定制”。(圖文/水口鎮人民政府 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