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教材改版
識字量減少拼音學習後移
今年秋季學期起,廣西約45%的一年級新生將使用新版語文教材
研究語文教學的專家普遍認為,一年級語文非常重要,也難教。此次,南寧、梧州等地秋季學期一年級即將使用的部編語文教材,涉及廣西約45%的一年級新生。不僅課本從32開小版變成16開大版,識字量和課文篇目也有所減少,同時過去入學首先要學的拼音板塊後移了。為什麼要進行這些改動?對這些改動,南寧的老師和教研員們怎麼看?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變化一:拼音移到後面學
“新教材一個顯著變化是,減少中文拼音難度,學拼音的時間往後挪了。”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主任陸雲教授,也是自治區語文教研員,8月7~9日,他剛帶領全區的市級小學語文教研員到昆明接受了新教材培訓。
陸雲介紹,拼音教學對一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枯燥,並且難學。過去,一入學就學拼音,現在則是先進行五六課識字教學,然後才學拼音。對一年級新生來説,漢字都不是零起點,學生先通過學漢字簡單接觸拼音,對拼音有個基本概念後,再進入拼音學習,會更容易適應。
當網上出現部編的語文教材電子版時,桂雅路小學的教務處主任劉華老師第一時間就細細比較了新舊版本的變化,最讓她欣喜的,就是拼音學習後移了。劉華教過3屆小學一年級,“按照《教師用書》建議,拼音教學要46個課時完成,但我們學校在實際教學中,會多花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劉華解釋,現在很多孩子沒有上學前班,在幼兒園從沒接觸過拼音,一入小學就開始學相對抽象的拼音,個別基礎較弱的孩子會受到打擊甚至厭學。教材修改後,更利於小學與學前教育的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