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愛好者帶來字畫參加鑒賞活動
專家查看銅器
專家鑒賞錢幣
昨日,廣西博物館開展了以“民間收藏品鑒賞活動”為代表的系列公眾活動,來自廣西各地的收藏愛好者紛紛亮出珍愛的收藏品。經過一天的鑒賞活動,博物館專家共為近200名市民鑒賞了陶瓷類、金屬類、書畫玉器近600件,而鑒賞結果也令藏家們心情大不同。
遺憾數十件藏品全是倣的
李老伯家住崇左,為了參加此次鑒寶活動,特意提前一天打包了20幅書畫作品、3件銅器趕來南寧。“我玩收藏幾十年了,尤其喜歡字畫,現在家裏收藏的字畫已將近300幅。”李老伯邊説邊將字畫一一展開。
然而,專家的結論卻與李老伯的期望大相徑庭,他所帶來的書畫無一例外都是現代倣品。專家李程飛表示,市面上書畫造假手段名目繁多,若賣家對藏品來路編得天花亂墜,多半是贗品。
得知字畫都是倣品,李老伯又將希望寄託于3件銅器上,其中一個銅鼎近30斤重,底部印有“陳瀛家藏”四個字。專家藍日勇僅看了底部的文字便判斷銅鼎的年代並不久,因為“陳”字為簡體字,而其他兩件銅器也都是近現代的倣品。藍日勇安慰李老伯説,收藏是一種心情,喜歡才是第一位。
高興奇怪銅盒秘密終解開
“專家,能不能幫我看看,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覃阿姨掏出一個戒指盒大小的銅制長方盒,打開後內有方環銅片,中間還藏著一個六面均印有福字的木質小方塊。
這個奇怪的銅盒發現于2010年,當時覃阿姨的家人重建平南老家,結果從舊宅下挖出銅盒,由於大家都不知道這個銅盒的用途,覃阿姨便一直放在家中抽屜裏。專家鄭超雄很快便解答了覃阿姨多年的疑惑,原來這是道教用於鎮宅之物。
鄭超雄告訴覃阿姨,從這件物品的製作工藝來看,應該是民國時期製作的,將其壓在房屋下面是為了起到鎮宅、納福、驅邪的作用。覃阿姨高興地表示,回去後要將它放到平南老家的祠堂裏。
意外碎瓷片竟來自於明清
當別的收藏愛好者提著大包小包時,拿著一個小布袋的張先生顯得尤為輕鬆,他所帶來的藏品只有幾片碎瓷片。張先生喜歡收藏已有多年,不過大多出於欣賞的角度。
“有些是我去江邊釣魚時撿回來的,有些是從別人建房時的建築垃圾裏翻出來的。”沒想到張先生撿來的“垃圾”竟得到專家張凱的肯定,碎瓷片來自明代和清代。張凱也建議張先生將碎瓷片作為標本好好收藏。
張凱解釋説,通過碎瓷片可以看到很多豐富的歷史資訊,關鍵是可以通過這些破碎的瓷片學習、對比和了解不同時代瓷器燒制工藝,增長鑒別真偽的感覺。張凱也特別提醒收藏愛好者,每個歷史時期的工藝有共同的特徵,也有它的個性,因此不能將碎瓷片作為絕對的參考標準,還要從各個方面來綜合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