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富刀下的魚片厚薄均勻
余富做的魚生有20種配料
一桌栩栩如生的“藝術品”魚生片呈現在食客面前
魚生是南寧橫縣的代表性菜品,到橫縣的人必要吃這道菜,而在十幾年前,這道菜僅僅只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家常菜,這個改變源於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橫縣魚生技藝傳承人——余富。
一把刀、一條魚,一幹就是18年,這18年,他只“琢磨”一件事——怎麼把魚生做好,也磨煉出了高超的魚生製作技藝,廣西95%以上的魚生製作師傅都是他和哥哥帶出來的,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一代代地傳了下去。
花一年時間研究魚片的厚度
在余富經營的飯店的透明廚房內,他拎起魚,手起刀落,活蹦亂跳的一條大魚就被去尾去鰓去鱗,瞬間上了砧板。用廚房紙擦掉血水後,他左手按著魚身,右手拿刀一劃,一半魚身就被片了下來,接下來他在魚皮下切個開口,用力一撕,整個魚皮就被扯了下來。只見他手中刀上下起舞,整片的魚肉被切成了薄厚均勻的魚片。
這樣精湛的刀工源於他早年的磨煉。 1994年開始余富在廣東打工,在後廚幹了4年後,他做到了小主管的位置,也是這幾年讓他練就了熟練的刀工。
1998年,他回到家鄉橫縣,跟橫縣魚生製作技藝第二代傳承人——他的二哥余藝學起了做魚生。因為有基礎,他不到一年時間就“出師”了。由於魚生做得好,食客都是跟著他們兩兄弟走,他們成為橫縣各大飯店爭相聘請的“香餑餑”,“我們都是先預支一年的工錢才開始幹活,而且跟老闆約定好不能干涉我做魚生。”正是做大廚的那幾年,他琢磨研究出了切魚生最為合適的厚度。
有的老闆恨不得將魚片切得越薄越好,這樣節省成本,而余富想的則是怎麼做出最好的魚生,讓食客滿意。他先是切薄片給顧客嘗,顧客反映切得太薄,有鐵的味道,口感也不好,他就慢慢增加魚片的厚度,直到切成牙籤厚的時候反映非常好。經過了1年多時間的試驗,他得出結論:“切成牙籤的厚度是口感最好的。”
天天試魚生琢磨最佳新鮮度
魚生製作與刺身製作相類似,作為原材料的魚特別關鍵。“隨便拿一條魚,我就能看出來是在哪養殖出來的。”跟魚打了18年交道,余富對魚的研究非常深入。
很多飯店會把剛打撈回來的魚直接做魚生,而他在自己開店後,會把打撈回來的魚先放在池子裏養半個月到一個月,讓魚排出體內的所有臟東西,之後再做成魚生就沒有腥味。雖然這樣成本增加了,但魚生的口感卻更好了。“不要怕一時的吃虧。”在余富看來,把魚生做好才有長遠的生意。
為了讓魚生的味道更好,他不停地在琢磨。用來做魚生的魚分為水庫魚、網箱魚和攔江魚。他發現,這三種魚因為養殖方式的不同,通過控制殺魚放血的時間長短就能最大程度地體現魚的鮮味。為此他每次殺完魚做出的魚生,他都要自己先嘗一嘗味道。那一段時間,他幾乎天天都在吃魚生。最後終於確定攔江魚放血時間控制在5秒以內,魚的味道最為鮮美,而水庫魚和網箱魚放血時間則需要更長。
吃魚生,配料是非常關鍵的,傳統的魚生配料只有四五種,而余富做的魚生配料目前已經達到20種。這些都是他像神農嘗百草一樣,一個個品嘗研究出來的。余富喜歡往鄉下跑,哪有好的魚,他就往哪跑。魚撈上來之後,他就現場殺了做魚生,而配料則是就地有什麼就配什麼。這期間,他慢慢蒐集到了這20種配料。
把普通魚生片做成了藝術品
“這太漂亮了,我們都捨不得吃了”這是近兩年余富聽到顧客最多的反饋。這都是因為他把魚生做成了“藝術品”。魚生片經過他的巧手擺弄,變成盤中的一件件藝術品,鴛鴦戲水、鳳凰展翅、雙蝶起舞、荷塘月色……一件件擺盤栩栩如生,讓吃飯變成了一種享受。
“我這人不容易滿足,做得好的事情還想著怎麼才能做得更好,普通的擺盤都做了幾十年了,大家都這麼擺,我就想著能不能換一種方式,讓顧客更喜歡。”余富堅持著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琢磨各種擺盤花樣,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他研究出的各種擺盤花樣有數十種,深受顧客歡迎。
作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橫縣魚生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余富經過近20年的不斷琢磨,魚生技藝越來越高,得到的榮譽也在不斷增多。2014年,他被評為“廣西十大名廚”;他做的魚生被評選為“中國桂菜十大名菜”;去年9月份,他又被中國飯店協會評為中國烹飪大師。他和哥哥帶出的徒弟遍佈廣西各地,全廣西95%以上的魚生製作師傅都是他們帶出來的,每年徒弟徒孫的聚會,都能坐十來桌。徒弟們也將他們精益求精的精神帶到了各地。
“我還年輕,我還想把魚生推廣得更遠。”余富説,把魚生從家常菜搬上高檔餐桌這只是開始,他還要讓更多的人嘗到魚生、知道魚生製作這門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