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具有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 韋東 攝
曾入選郵票圖案的黃色夯土房子
上林縣巷賢鎮長聯村古民莊地處大明山脈,環境優美,是廣西現存保護最好、規模最大的壯民族夯土建築古村落。因交通閉塞,它一直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很少跟外界接觸,因此寨子內120座清代和民國時期修建的古民居得以保存完好。
古民莊位於上林縣與賓陽縣的交界處,交通非常便利。近日,記者一行探訪古民莊。當車輛入莊時,記者看到進村的公路剛剛修建完工,雖然蜿蜒曲折,坡度較大,但水泥路平整,路況較好,適宜行車。經過約20分鐘的車程,古民莊映入眼簾。首先是古民水庫,清澈的湖水和依山而建的黃墻灰瓦古民居遙相呼應,顯得格外的恬靜,整個村莊看不到現代化的建築,讓人不禁以為來到了世外桃源。
這裡的建築大多數是兩層的樓房,墻體以黃色的夯土結合青磚建造,屋頂全部鋪以青瓦。所有的房子都是主房在中廳的右邊,再配備廂房和廚房,形成四合院的格局。這些古民居建築雖簡陋,但不簡單,各種裝飾性的建築別出心裁。記者發現,每戶的前廳都有一個天井。鼓鳴寨廣西旅遊投資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主管小馮介紹説,這是採取了四水歸明堂的辦法,反映了古人的聰明智慧。下雨時,所有的雨水全都向天井匯集,再通過排水系統將水排出屋外。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壯族古山寨中,有一座有140年曆史的清代古屋,被一位馬山的黃姓畫家用畫筆描繪下來,這幅畫曾經入選1912年發行的第一批郵票,使得夯土古民居被世人所知。這個半封閉的原生態環境,為研究上林和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裡的房子雖然為夯土建成,但非常堅固。旅遊公司的總經理吳彥成介紹説,古民居的夯土首先將當地的泥土填進木製的模具,經多次錘打,再加入石灰讓泥土發酵,起了化學反應後,加入泡好的米漿,然後糊上墻壁就完成了。雖然這種古方法建造的房屋沒有鋼筋水泥,卻也堅固無比。村裏的一所房子曾經在抗日戰爭中遭遇了火災,房屋的主體卻能夠大部分保存下來,只需要簡單的修復,就可以再次使用。
吳彥成説,古民莊的民居之所以能夠保存完好,主要的原因是這裡的交通不發達,在沒有修建公路以前,村民外出,需要長時間翻山越嶺。由於這個原因,很多村民本來打算推倒舊房,在原址上起新房,但因為需要花費很多的建築成本,最後都放棄了。因此,120座古民居才得以保存下來。旅遊公司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投資了1.2億元打造古民新村,讓村民搬遷到新房,將古民居交由公司開發旅遊度假基地,讓這些極具壯族特色的夯土民俗民居展現出迷人的風情。
如今,旅遊公司已經投資了400多萬元,用於修復民居破損的墻體,同時給建築物噴保護漆和更換瓦頂,還特別聘請了義大利的設計名家對古建築物進行修復,準備打造全國第一家壯族夯土建築主題公園,希望通過旅遊開發,更好地保護這些擁有200多年曆史、具有壯民族特色的夯土民俗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