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開辦一期
可以集體預約
記者了解到,急救市民學校每個月開辦一期,每期學員30人,但首期現場已經達到了50余人,有些人是在網上看到消息後報名的,也有些人是從社區了解資訊後趕到現場的。陽世雄稱,以後會在南寧急救醫療中心官網發佈資訊,社會人士均可通過網路或電話報名。若報名人數過多怎麼辦?陽世雄稱,開展這一培訓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懂得急救知識,他們樂於向更多的人普及急救知識。人多的單位也可以集體預約培訓。
陽世雄説,從2014年初開始,南寧急救醫療中心組織部分醫護人員利用休息時間,開展了急救科普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工地等活動,共培訓約5000人。後來,他們認識到,粗放型培訓(同時面對幾十人甚至上百人進行培訓),不能完全做到一對一,培訓品質和效果欠佳。因此,開設了急救學校。有了固定的培訓基地,就可以兩種培訓模式並行。
急救手法要專業
公共服務人員需學習
市民朱女士63歲,是一名社區志願者,她聽説有急救培訓後,立刻報名了。在學習心肺復蘇時,她連續進行了5組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雖然氣喘吁吁,但她一直很認真。她説,她的兒子也是一名醫生,平時會跟家人講一些急救知識,2007年她在廣州回南寧的火車上,遇到一名婦女給孩子喂速食麵。誰知,孩子喉嚨被卡住了,由於找不到醫生,嘴唇已經發黑,孩子的媽媽急得大哭。看到情況緊急,她立刻把孩子倒過來,並拍打孩子背部,孩子將食物吐出來後,面色終於慢慢緩了過來。
據介紹,不少市民對急救的認識存在誤區,如面對休克的病人,很多人只知道掐人中,卻不知道還有更有效的心肺復蘇方式。陽世雄稱,在急救過程中,採取正確的手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公共服務行業的人員,如警察、保安等,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利用這些急救知識,就可以極大地幫助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