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三問南寧立交
南寧立交還是太少?
交通擁堵是因為南寧的立交太少了嗎?廣西一交通科研院所的橋梁工程師陳先生説,近年來,南寧市新建的立交橋,基本集中在新區或偏郊區的地方,老城區內,除了早年建成的新民立交、江北大道跨線橋、友愛立交、北湖立交,以及幾座用來跑火車的鐵路立交外,幾乎沒有新建的立交。而與之相對的是,老城區對立交橋的需求量又是明顯的,比如東葛路沿線、明秀路沿線等,車流量巨大,如果能在一些重要路口架設立交橋,對緩解交通壓力還是有好處的。
現在老城區缺少立交橋,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當初規劃的問題。老城區基本是由以前的街市演變而來的,道路狹窄、建築密集,居民都是片區的原住民,要想在這樣的地方建立交橋,不管是技術難度還是拆遷難度,都非常大。後來城市繼續外擴後,當時的城市規劃者由於未能預料到城市擴張的速度和規模,加之受制于當時的財力和技術水準,只能建設少量的小型立交橋,當城市繼續擴大到一定規模後,這些小型立交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但如今,交通擁堵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人們再想在老城區建立交,發現難度並不比以前小。廣西大學土木建設工程學院從事橋梁研究的專家謝開仲説,在一些有強烈需求的重要節點新建立交橋,對於緩解老城區的交通難題,的確有一定幫助。目前,立交建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老城區建立交的技術難度並不大,但規劃和建設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卻更多。比如拆遷的難度;如果要建設隧道,還要考慮老城區複雜的地下管線問題;工程開工後,圍擋怎麼安排才能盡可能減少對該地交通的壓力,還有工期怎麼排等,都需要經過詳細的評估和週密安排。謝開仲認為,考慮到建設難度和建設成本,老城區建立交橋,較為權宜的辦法是建設小型分離式立交,既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又不花費太多成本,對市民交通出行的影響也能降到最低。
橋梁工程師陳先生説,老城區缺少立交橋,並不意味著新區的立交橋是多餘的。借鑒發達城市的經驗,必定是先有路和橋,然後根據路網結構來安排其他建築。立交橋佔地廣、建設影響範圍大,因此應當先於其他建築規劃和建設。將來,隨著城市進一步擴大,這些現在看起來用處不大的立交橋,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分離式立交缺陷在哪?
老城區除了立交數量少之外,立交體系的老化,同樣值得關注。
建成于2002年的友愛立交,已經服役了13年,屬於南寧比較早期的大型立交橋。這是一座三層的分離式立交,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直行車有其專門的行車道,互不影響,只有車子需要左拐時,才在橋下相會。“在私家車沒那麼多和地鐵施工前,這裡的交通還是比較通暢的。”友愛村居民蘇慶蘭回憶,友愛立交建成後的很多年,這裡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堵車是什麼。很多年來,友愛立交確實承擔了城西交通樞紐的作用。
不過,近年來,隨著整體交通環境的變化,人們發現,這座老立交有些“不夠用”了。2013年,南寧媒體評選出了幾個市民反映強烈的交通堵點,友愛立交位居第二。如果説,一些老城區是因為缺少立交而擁堵,那麼友愛立交是怎麼回事呢?與它情況相似還有北湖立交、邕武立交和邕賓立交等,這些老立交,都出現了擁堵的困擾。“這幾年,南寧交警在這幾座立交上沒少花心思。”南寧交警支隊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為了解決這幾座立交的擁堵問題,南寧交警一大隊和四大隊採取過很多措施,包括限行大貨車,在橋下設立隔離欄分流交通等,但擁堵的現狀並未有顯著改善。
“分離式立交的缺陷在交通壓力大的時候,就會完全暴露出來。”橋梁工程師陳先生説,立交橋通常分為分離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兩種。分離式立交相當於陸地橋的作用,只能保證直行車可以互不干擾,但左拐車需要在橋下匯合,當左拐車的數量過多時,或者橋下發生事故,就會引發擁堵,例如友愛立交;還有的分離式立交僅為簡單的跨線橋,只能保證一個方向的車流不受干擾,其餘交叉方向的直行車和所有左拐車需要在橋下匯合,例如北湖立交,立交分流的效果不徹底,這是分離式立交最大的缺陷。
互通式立交則不同,除了所有直行車相互不受干擾外,所有方向的左拐車也有自己專用匝道,保證相互不受影響,從而避免了交通匯流的情況,而複雜迂迴的匝道設置,在車流量加大的時候,可以起到緩衝車流的作用,以防止發生擁堵。目前,南寧新建的立交橋中,基本採用互通式立交,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五象平樂立交、白沙友誼立交等。
能把分離式立交改成互通式立交?
“在當時來看,建設分離式而不是互通式的立交,也許是不得已的選擇。”造價工程師簡文軍告訴記者,單從建設成本上看,互通式立交就要比分離式立交高近一倍,而且互通式立交要建設很多迂迴匝道,佔地面積也要大很多,其拆遷成本也較大。另外,互通立交的建設難度相對較大,工期也會比較長,建設過程對周邊交通造成的陣痛時間較長。所以,在交通需求量還沒那麼大時,規劃者往往會更傾向於選擇成本低廉、建成快的分離式立交,但這也為將來的交通擁堵埋下了隱患。
既然無法從規劃上解決老立交擁堵的問題,那還有別的解決辦法嗎?答案是肯定的。進行改擴建就是其中的一個辦法,即將分離式立交改成互通式立交。橋梁專家謝開仲説,分離式改互通式,就現代造橋技術而言,問題已不大,但需要考慮改擴建的性價比。比如加一座匝道,可能要涉及大範圍的徵地拆遷,那麼就要考慮這條匝道對交通究竟能有多大的改善,付出這麼多的用地成本是否經濟。再比如要在原立交範圍加建築,地質條件是否允許。另外,改擴建的立交要看到多遠的規劃,是不是過幾年又要改擴建?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盲目地對老立交進行改擴建,也是不現實的。
近年來南寧新建的立交橋中,也有很多分離式立交,比如白沙亭江立交、銀象立交、洪友立交、洪錦立交等。“現在看來,這些立交或許還夠用,但5年之後呢?10年之後呢?”簡文軍表示了擔憂。跟他有著同樣擔憂的還有橋梁工程師陳先生,他認為,立交如果無法一步到位,或許又會重蹈老立交的覆轍,因此,就算是目前的財力和技術無法實現一步到位,也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以便今後有足夠改善的空間。
老城區缺少立交,立交系統老化、缺陷的問題,正在制約著南寧的交通,也制約著南寧的發展。立交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折射的不僅是交通問題,也是整個城市規劃的問題,人們希望,城市規劃者在為城市擴張繪製藍圖時,更應具有前瞻性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