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屋第一道門門楣上的“恩賜九品”牌匾
正堂屋二道門楣上的“壽如松喬”牌匾,上面清晰記錄著牌匾來歷和年限。
為何建防禦工事?
土匪橫行讓鄧氏居安思危
晚清建築多以青磚黛瓦為主,為何“72道門”卻是紅磚紅瓦?既然建的是民宅,為何設有防禦工事?鄧家後人鄧才哲解釋了其中緣由。
鄧才哲説,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和族人相傳,因為先人並非大富大貴之人,為建這座大宅,鄧致輝3兄弟拼命掙錢,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當時青磚黛瓦是主流,但價格卻比紅磚紅瓦高出很多,為了減少開支,3兄弟決定用紅磚紅瓦,沒想到歪打正著,建成後反而遠近聞名。至於當時為何費盡心思、花大價錢也要建防禦設施,主要是因為形勢所逼。1864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失敗,太平軍戰敗一路逃跑,地方土匪冒充太平潰軍搶奪錢財的事時有發生;因此鄧家子孫特別要求設計師,要把宅子建成具有防盜、防守自衛功能的堅固城池。
設計師遵循鄧氏的要求,倣造宮城建築,為鄧家大院設有瞭望口,兩側小門和後面兩個小拱門,均是易守難攻的出入口;宅子雖是中軸對稱風格,但裏面道路迴環曲折,門洞錯落複雜,仿佛八卦迷宮,易守難攻,利於禦敵。由於鄧氏子孫有先見之明,讓族人和村人在後期的戰亂中免受被欺淩之苦。在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土匪橫行期間,鄧氏子孫組織村中壯丁把守宅門,家屬女眷躲在屋內,幾次躲過被掃蕩欺淩之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