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才哲指著這道門説,他當年就是在這間房內出生的。
怎樣建起來的?
先人選址子孫耗時25年建成
説到“72道門”,不得不説鄧文彩(1777-1855年)。鄧文彩在家排行老三,自幼習武,擁有一身武藝,參加當朝武舉考試卻名落孫山。但他人緣好,結識眾多習武豪傑。當時清朝“敬老”風行,鄧文彩因孝敬長者,品德高尚,1846年(清道光丙午年),他獲得清朝政府“恩賜九品”的冊封(1888年,子孫建好大宅後才將此牌匾挂到門楣)。
鄧文彩高尚人品感動天地,相傳,“72道門”的選址就是他得到神明指點而定下來的。傳説當日鄧文彩與武林好友切磋,回到村口看到一隻白豬,四鄰八鄉未曾見誰家養有白色的豬。他好奇而追蹤其後,追至“72道門”所在地時,白豬卻消失不見了。鄧文彩將此事告知族中長者,長者認為白豬出沒之地是難得的風水寶地,此地置業,家族必定興旺發達。鄧文彩謹記長者的話,先在白豬出沒之地附近建小房子,彌留之際,他又囑咐子孫,有實力一定要在白豬出沒之地置辦宅居。
隨著鄧氏子孫日趨強盛,孝順的孫子鄧致輝、鄧致寶、鄧致彰3兄弟為完成爺爺遺願,年輕時就開始合力在白豬出沒之地建大宅。3兄弟一邊賺錢養家,一邊攢錢建房,還遠足去請當時有名的設計師和建築師來建設,採用中軸對稱的傳統建築風格和八卦迷宮格局,房屋擺布整齊,道路迴環,門洞複雜,工程浩大,從開始建設到建成,耗時25年。
關於“72道門”的開建年限,有兩種説法:一説是1885年至1910年;但最有權威的説法是1864年至1888年。據《武鳴大事記》記載,鄧家大院在1888年時已基本完工,大宅建成,震驚四方。鄧家後人鄧才哲也證實了這一説法。鄧才哲今年53歲,他是“72道門”正堂屋的偏房生的,並在這座古宅生活居住到25歲,成家立業後,才分出去居住。鄧家後人一直有人居住於此,最多時有100多人同時居住。直到最近一兩年,後人才陸續全部搬離。鄧氏子孫人丁興旺,多達197人,佔了大伍屯全村總人口375人的一大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