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感覺分身乏術對“兼職”顧慮多
南寧一家三甲醫院的一位副主任醫師給記者數自己的工作量:查房、出門診、手術、搞科研項目、承擔教學任務,還有院內外的大小會議、學術交流等,已經累得喘不過氣了,哪還有精力兼職?
這位醫生表示,推行多點執業確實能增加醫療資源的良性流動,但是一些大醫院的醫生分身乏術。有義診、對口支援等機會,他都盡可能地參加,為基層群眾服務,“但是長期、固定地在下面兼職,真是沒精力”。
儘管“打個招呼”就能去兼職,可是多少醫生敢堂而皇之地告訴領導“我要去打第二份工了”?
記者從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了解到,目前廣西有執業醫師約9萬人,符合多點執業條件的有多少人,尚無確切數字。但是《試行辦法》出臺一個月來,南寧市還沒有接到醫生多點執業的申請。
多位三甲醫院的醫生都表示,工資、職稱、晉陞、申請科研等都由醫院決定,如果被認為“不安分”,説不定會被“穿小鞋”,影響自己前途。中醫認人,西醫認“廟”,醫生一旦離開了大型公立醫院這個塔尖,就沒了“光環”。
南寧市一家三甲醫院的兒科醫生告訴記者,只要醫生仍在公立醫院體制內,就會有顧慮。要真正推行多點執業,還需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多項改革。
應對
以多項措施
推進多點執業工作
南寧市民唐先生認為,其實現在的醫生從某種意義上説也在“多點執業”——外出會診。他全州老家的一個親戚,去年突發腦梗,送到縣醫院,可是病情比較棘手,縣裏的醫生不敢動手術,又擔心轉運過程中出問題,只好託人從桂林請了位專家來手術,聽説為此專門給了一筆“會診費”。如果醫師多點執業能真正推開,對老百姓還是很實惠的。專家能到縣裏兼職,這筆費用就能省下來。
羅傑峰説,現在通過正規的多點執業,醫生除了按規定取得報酬外,不能再收其他費用。病人看病的時間、經濟成本都降低了。與此同時,多點執業還是給醫生創造了增加收入的途徑:新政策還鼓勵醫生到民營醫院執業。
羅傑峰表示,新政策推行肯定會經歷陣痛,但是改變現狀必須由政府來推動,大型公立醫院不能只顧著自己做大做強,而要扶持、支援基層醫院。
現在,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已經開始對三級公立醫院進行規模控制,不能任其擴張。大醫院再增加多少床位都會住滿,會從基層帶上來更多病人和醫療人才。這樣,基層醫療機構會更加人才匱乏,也加劇基層群眾看病難。
羅傑峰認為,現在政策剛出臺,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還不現實,但是不能等到大家都轉變觀念了才行動。下一步,衛生計生部門將通過加強宣傳貫徹來調動醫院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將通過分級診療、建立醫療聯合體等措施來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