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獨生子女家庭
幾個鏡頭
看看這3种家庭模式的
“養老經”
兄妹贍養家庭
有事一起攤誰有時間誰多陪伴
受訪者:黃女士
這段時間,黃女士一家人都為父親的身體操碎了心。自從上半年某一天,年事已高的父親在衛生間摔了一跤以後,整個人的身體就非常虛弱,不久前醫生還建議父親住院觀察,不要隨意走動。
黃女士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大哥在一家機關單位擔任副職,二姐是某銀行的中層領導,他們平時工作都十分繁忙。因此,來回醫院照顧老人、送飯送衣物的重任,就相應地落在工作相對較為輕鬆的黃女士肩上。跟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部分家庭一樣,黃女士的家庭同樣是兄弟姐妹較多的家庭,這也有個好處,就是大家一塊兒來照顧父母。
“父親、母親都有退休金,以前我們工作以後也沒怎麼依靠他們,所以這些年存了一些錢。”黃女士説,上一代的老人大多數有退休金,因此養老的壓力還算較輕;例如此前摔傷在家裏請護工,以及現在醫院的大部分費用,依靠父母親自己的退休金還過得去。父親年齡大了以後,喜歡清靜,晚上起夜,就開始不大願意跟子女住在一塊兒了,早幾年就吵著要搬出去住。當時兄妹幾個商量了一下,姐姐説自己手上還有一些閒錢,就由姐姐出資在黃女士家附近買了一套二手房,這樣每天回去陪父母吃飯方便,也不影響他們兩老的生活,倒也開心。
“我們3個兄妹,基本上屬於‘平均制’,涉及為父母親的一些開銷,通常就平均來分攤,除非遇到買房、護理這樣的大事兒,才會商量由誰來負責。”黃女士説,所以自然而然的,在為父母買房子的問題上姐姐負擔起來;那麼現在父親住院,每天送飯陪伴的時間,自己就得多擔著。“哥哥是家里長子,工作忙時間少,我們都理解,所以一般週末才會過來聚一聚。”最近暑期開始,黃女士一邊照顧4歲的兒子,一邊往來醫院。“覺得挺好的了,父母親老了我們來照顧,應該的。”黃女士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