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頑疾”改善環境 激發縣域發展活力
——賓陽縣開展“規範市場秩序年”活動掃描
廣西民營經濟大縣賓陽,曾經面臨“揮淚斬馬謖”的決斷:
該縣的製革、造紙、煙花爆竹、三輪車載客營運等行業有著悠久的歷史,譜寫過濃墨重彩的篇章。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傳統産業也暴露出粗放式發展帶來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安全事故等嚴重負面影響。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賓陽縣通過開展“規範市場秩序年”活動,向多年來累積而成的製革和小造紙污染、非法煙花爆竹(以下簡稱“非炮”)、三輪車非法載客營運等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頑疾”大膽“亮劍”,或淘汰出市場,或實行轉産,激發了縣域經濟新的活力。
百年傳統産業陷入困境
製革及造紙業均是賓陽縣百年傳統産業。在上世紀90年代製革業繁盛時期,新橋皮張市場成為全國四大皮張市場之一,年交易皮張200萬張,交易額3億多元。改革開放後,賓陽人率先在廣西大規模建廠造紙,各類造紙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至2007年,全縣造紙企業達136家,産品暢銷區內外。
而有著300多年曆史的煙花爆竹,是賓陽縣歷史最悠久的傳統産業之一,並且以“聲響、光亮、屑碎”等特點創下響噹噹的品牌。
統計顯示,2010年,賓陽縣製革行業工業總産值1.9億元,銷售收入1.48億元;2012年,造紙企業産量60.7萬噸,産值23.6億元;煙花爆竹生産涉及6個鎮238個自然村。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製革、造紙、煙花爆竹等對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曾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在建設生態中國的背景下,我縣原有的造紙、製革等資源優勢已變成了劣勢,必須進行産業升級;‘非炮’生産也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格格不入,轉型、淘汰迫在眉睫。”縣委書記張先進説。
據賓陽縣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由於製革廠、小造紙廠長期違規排污入江,造成污染嚴重、環境惡劣、水生物種滅跡等問題。沿江群眾的生産生活用水受到嚴重影響,農産品安全受到威脅,農民種植的糧食、蔬菜等自己不敢食用,環境問題引起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2013年,賓陽的造紙行業曾因環境問題被環保部領導約談。
而自明末清初以來就在該縣形成“傳統優勢産業”的鞭炮生産,因為生産條件簡陋不規範,安全事故頻發,嚴重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三輪車非法載客營運在賓陽已有20多年的歷史,在城市高速發展,群眾對公共交通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非法三輪車顯然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非炮”生産、小造紙污染等,成為賓陽最難啃的“硬骨頭”。這些問題的存在涉及面廣,又有歷史原因,更有黨員幹部參與其中,為其提供保護傘,是名副其實的問題深水區,解決起來十分棘手。造紙業還一直是稅收大戶,如果整頓勢必會影響到全縣經濟。所以,雖然近年來該縣在幾個行業的淘汰、轉型、升級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過程並不平坦,阻力不小,壓力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