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保留學籍,隨時可入學
談及未來,他打算小學三年級後,讓瑤瑤回到學校。“三年級的時候,她也快10歲了,學習習慣和方式都基本養成,該讓她走進校園適應集體生活了”。
“到時孩子進入學校,是否有困難?”面對記者的提問,葉先生很有信心地説:“女兒隨時可以進入學校。”他前不久已經幫女兒在一所私立學校報名。“我和學校溝通過了,他們同意保留孩子的學籍,該交的費用一分不少。學校舉行運動會等活動,女兒可以參加,唯一的區別就是她在家接受教育。因為課程沒有耽誤,甚至學得更快,女兒也會參加學校的期末考試等,成績計入學籍。”
説到在家上學的教育經驗,葉先生表示:“女兒在家上學比在學校學得多,開心得多。但這是一種嘗試,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在家上學需要幾個條件,家長至少是高等教育水準,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對孩子的日常活動能合理安排,同時還要有經濟基礎及充足的時間。”
觀點交鋒
逃不出升學就業的現實
近日,記者登錄名為“在家上學聯盟”的網站,發現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等十幾個城市都有類似的聯盟部落。家長們除了在上面發帖交流外,每個群體還有自己專門的QQ群,交流心得。其中,不乏南寧家長的身影。曾女士係青島人,幾年前嫁到南寧。2007年有了兒子之後,她辭職專門照顧兒子。“兩年前,我就開始關注在家上學,南寧還沒有專門的聯盟,我只好到老家的聯盟裏找人交流。我發現多數會員是抱著觀望態度加入的,並不是真的想採取這種教育方式。當然,也有不少家長不願對外展示自己,在家上學的孩子應該比統計數據多”。
“很多家長能説出一大堆學校教育的弊端,可對於在家上學該讓孩子學什麼、怎麼教、孩子長遠規劃如何等都沒有明確想法。我認為完全摒棄體制內學校教育不對,因為這樣孩子可能今後很難再回到體制教育的軌道上,沒有學籍以後升學都成為問題,而且家長也不可能完全代替老師,更不可能所有孩子都適應在家教育,應該因人而異。”曾女士稱自己考慮到孩子升學、就業問題,沒有勇氣完全讓孩子放棄傳統教育。於是,孩子在家上學只堅持了半個月,她又把兒子送進了公立小學讀書。
按照學校教育的求學路是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許多家長均表示,對於幼兒園和小學的課程教育,還能應付,到了初中、高中、大學,就力不從心了。因此,不少讓孩子在家上學的父母,把孩子升學定位在將來出國留學。對此,一些家長也提出了質疑:出國留學對孩子的獨立性要求更高,封閉在家上學的孩子估計更難適應。
家有5歲男童的鄧女士表示,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初衷是好的,家長為此作出了很大犧牲,但這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教育方式,與學校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在目前國內特色的中考、高考人才選拔體制下,“在家上學”不符合國情,在當前很難得到普及,其效果還沒有得到確切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