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開學季,當絕大多數孩子都進入學校學習時,個別孩子仍然留在家中,聽父母授課,他們沒有作業,不需考試,這就是日漸興起的“在家上學”。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顯示,中國內地有1.8萬名父母表示有興趣在家教育孩子,其中約2000人已經開始在家給孩子上課,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和小學教育階段。“在家上學”這一教育現象在南寧也有,父母多為海歸和高學歷者,其中不乏中途又把孩子送回學校的。事實上,沒有學籍、涉嫌違法——成為在家上學的兩大硬傷
實地探訪
現場
課堂氣氛自在無拘束
今年6歲半的瑤瑤,從3歲起,只上了半年時間的幼兒園,就跟爸爸葉先生在家上學。眼下瑤瑤到了上小學的年齡,葉先生在徵得家人同意後,先讓瑤瑤在家學習一學期,之後看情況再確定是否把她送入學校。
近日,記者來到葉先生家看到,父女兩人穿著家居服,正在上手工課——用橡皮泥捏一隻青蛙。葉先生先把製作要領講解一遍,然後瑤瑤按步驟製作。她一邊捏,一邊提出各種問題,“青蛙就是癩蛤蟆嗎?”“青蛙怎麼抓蚊子?”“為什麼蝌蚪是黑色,青蛙是綠色?”……對於這些問題,程先生有時自己也搞不懂,他就上網查,或者翻書找答案,並不敷衍。
接下來是英語課。一邊播放光碟教材,葉先生一邊全英語講解單詞。課堂氣氛很活躍,瑤瑤跟著教材邊念邊唱,就像一起做遊戲。一上午,瑤瑤都興致勃勃地聽著講解,遇到要提問的,她都先舉手,爸爸點頭示意後,她才發問。
為了不讓課程枯燥,葉先生也會設計一些課程,課程內容以“音樂+故事”為主,選取國外經典民歌、兒歌和世界名著播放給孩子聽,一兩個星期更換一次內容。
下午4時,葉先生忙著送瑤瑤去興趣班學習舞蹈、圍棋、鋼琴等,“這些課程都是她自己選的,我們絕不考級,只為興趣。”他強調説,讓她自主選擇看書,通過閱讀自學知識;帶她去不同的場合,跟各式各樣的人接觸,擴大她的社交圈子。
起因
擔心孩子天性被扼殺
葉先生畢業于美國名校。2003年,他回到南寧開了一家貿易公司。2009年,正當事業蒸蒸日上之時,他卻選擇退居二線,把生意交由妻子打理,一門心思當起了“全職奶爸”,自己在家教養女兒。
“女兒從小性格很開朗,精力也很旺盛,喜歡問為什麼。2009年她滿3歲時,我們把她送到了幼兒園。時間一長,我發現女兒的話越來越少,對事物的好奇感也沒了。”後來他才從女兒口中得知,因為在課堂上喜歡問問題,打擾到老師上課,她被老師批評和教育了許多次,“還得了個‘問問公主’的花名”。
這番話讓葉先生思考許久,“好奇與發現是孩子的天性,但幼兒園裏小朋友多,老師沒辦法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進行培養。”於是,接下來的3年時間,他選擇讓女兒在家上學,他説:“在美國,孩子在家上學並不稀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