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一)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整體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全面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到2010年基本完成全市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集中建設一批大型水利骨幹工程,推進五化大型灌區幹渠防滲工程建設和引水渠道配套節水改造,加強排灌泵站配套改造和水源工程建設。創新和完善投融資體制機制,採取以獎代補等形式,鼓勵和支援農民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推進國有水利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改革,加強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深入實施“沃土工程”,大力開展土地整治,加快中低産田改造,鼓勵農民開展土壤改良,提高耕地品質,增加高産穩産農田比重。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
(二)加強農村道路、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推進農村道路、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新建和改造一批通鄉、通村公路,提高公路等級,全面提高農村路網通達程度和通行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籌措交通建設資金,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交通建設,儘快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市農村公路暢通工程,農村公路技術等級標準顯著提高。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積極探索農村公路管護辦法,完善管護系統及交通安全管理系統。加快農村客運網路建設,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路,到2020年實現100%行政村可通行客運班車。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開展村莊集中供水設施建設,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到2020年基本實現村村通自來水。加大縣級電網改造和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形成結構優化、佈局合理、供電品質高、電能損耗低的縣級電網,提高電力設施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支援發展農村郵政服務,逐步實現村村有郵政代辦點。繼續推進農村沼氣池建設,健全沼氣服務網路。健全農村公共設施維護機制,提高綜合利用效能。
(三)加強農村生態建設
堅持統籌協調、突出重點,以“清潔水源、清潔能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為著力點,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調整産業發展佈局和小城鎮建設規劃,防止城市污染及污染嚴重的企業向農村地區轉移。加強農村工業企業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嚴格執行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治理和恢復被污染的農田土壤。加強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廣小型分散式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適用技術,設立農村垃圾收集點,推行戶集、村運、鄉處理。深入推進“城鄉清潔工程”,積極推進“綠色家園”、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創建活動。建立村莊建設管理員和建築工匠制度,加強農房建設的規劃管理、技術服務,推進生態環保型、節能型農村住宅建設。大力實施農村薪材替代工程,積極推廣使用水能、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形成清潔、經濟的農村能源體系。保護和修復重要生態功能區,維持區域生態平衡。抓好以馬山、隆安、上林三縣為重點的大石山區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推進防護林、天然林體系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積極開展農村植樹活動,推進農民庭院綠化和村鎮道路、公共場地綠化。
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一)健全農村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加快建立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城鄉貫通的勞動保障平臺,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資訊庫,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加快鄉鎮、社區的農村勞動保障、勞動力供需網路建設,促進農民向非農産業轉移。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要求,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開展農村農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實行財政扶持補貼、集體補助、個人繳費相結合的辦法,建立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020年參保覆蓋率達到農村應保人群的80%以上。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允許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參加城鎮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並享受城市醫療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把進城農民工納入城鎮工傷保險範疇,做好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的社會保險關係接續工作。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提高保障標準和補助水準,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群眾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全市農村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分類施保。落實軍烈屬和傷殘病退伍軍人等優撫政策。發展農村老齡服務,實施農村敬老院建設“霞光計劃”,到2010年確保每個鄉鎮有一所敬老院。加強農村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促進農村殘疾人事業發展。
(二)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辦好農村教育事業,促進教育公平,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大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寄宿制學校的食宿條件,用三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現有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健全農村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切實保障貧困家庭兒童、留守兒童特別是女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在學生分佈廣、路途遠的山區,逐步推行集中辦學的寄宿制教育,適當提高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加快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加大投入,改善教學設備,增強師資力量,提高教學水準。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劃,重點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並落實好相關資助政策。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路,支援各縣辦好一所職業教育中心。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加強對鄉村幼兒園的管理。加強遠端教育,發展農村特殊教育、繼續教育。鼓勵高校畢業生及各類人才到農村第一線工作,對到農村履行服務期的畢業生代償學費和助學貸款。健全農村教師培養培訓制度,實施農村校長、教師暑期培訓、遠端培訓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教師住房及工作條件,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準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準。健全城鄉教師交流機制,繼續選派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
(三)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城鄉醫療衛生平衡發展。建立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逐步完善面向農村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六大功能。繼續加大對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投入,重點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裝備建設和衛生人員配備培訓,2010年全市縣、鄉鎮、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達到國家建設標準;穩步推進鄉鎮衛生院“安居工程”建設,逐步解決醫務人員住房困難問題。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積極推進以資助農村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日常醫療救助、大病醫療救助為主,以臨時醫療救助、慈善醫療援助為補充的“五位一體”的醫療救助體系。加強結核病、艾滋病以及人畜共患病等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和重大疫情在農村的防控工作,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準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防控的重點放在農村各類學校。加強農民工職業病防治。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和免費免疫範圍。積極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實施百名基層中醫骨幹培養工程。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和藥品監管。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定向免費培養培訓農村衛生人才,建立鄉村醫生補助新機制,提高補助標準,確保每個行政村配備1名鄉村醫生;加強城鄉醫務交流,鼓勵城市醫務人員到農村服務。廣泛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重視健康教育。搞好農村婦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補助和嬰幼兒免費免疫政策。穩定農村低生育水準,完善和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
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集市、文明戶、志願服務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農民崇尚科學、誠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服務“三農”為重點,整合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組織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支援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完善並充分發揮現有縣鄉文化場館作用,按照標準化要求,統籌規劃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資訊服務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新建和裝修一批村級綜合文化活動室。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大力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致富工程”,打造農村特色文化品牌。加強農村流動文化服務,充分發揮流動圖書館、流動演出舞臺、流動電影院等的作用,將文化服務輸送到田間地頭。完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長效機制,鼓勵引導城市文化服務産品向農村流動。加強農村鄉土文化人才培養,加強農村題材文藝作品創作。加強農村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産、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建設農村體育設施,開展農民健身活動,發展農村體育事業。
(五)推進農村扶貧開發
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促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行新的扶貧標準,把農村低收入人群納入扶貧範圍。加大貧困地區扶持力度,繼續以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産業開發和勞動力培訓轉移為重點,加快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加大産業化扶貧工作力度,支援貧困地區開發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産業,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扶持貧困地區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加大扶貧資金整合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貧開發,不斷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定點幫扶制度。
(六)加強農村社會管理
堅持服務農民、依靠農民,完善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加強農村社區建設,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引導人民群眾依靠法律手段表達自身請訴求、維護自身權益,全面提高農村社會化管理的法制化水準。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進一步完善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機制,疏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調處人民群眾內部矛盾的工作格局,及時排解矛盾糾紛。全面深入推進平安建設活動,繼續在農村構建鄉鎮、行政村(社區)、自然屯“三級治安防範網路”,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推進鄉鎮綜治機構建設和警務建設,建立健全村級巡邏聯防隊,依法打擊各種黑惡勢力和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完善突發性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加強農村公共安全防範工作,建立農村應急管理體制,提高危機處置能力。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反對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堅決取締邪教組織。強化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做好農村防災抗災工作,加強農村防災抗災設施和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提高農村學校、醫院、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建築品質,落實安全標準。大力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農民避災自救能力。
九、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一)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的體制機制
強化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幹部配備上切實體現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加強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建設,建立職能明確、權責一致、運轉協調的農業行政管理體制。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農村工作,黨委專職副書記和政府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各級黨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選好配強鄉鎮黨政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適應新形勢,改進工作方法,深入群眾,加強農村社情調研,提高領導農村改革發展的能力和水準。把糧食生産、農民增收、耕地保護、環境治理、和諧穩定作為考核各級特別是縣區領導班子績效的重要內容。
(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黨員隊伍和基層幹部隊伍建設
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以健全黨組織為保證,深入開展三級聯創和“八桂先鋒行”、“黨員奉獻日”等活動,不斷提高“五個好”鄉鎮黨委和“五個好”村黨組織創建水準。加大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公推”力度,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兩推一選”和村委會直選制度。深化“支部聯建、黨員聯帶促進發展”、“先鋒連萬家,三情促和諧”、“支部聯建促發展,南網情深譜和諧”等主題實踐活動,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創新農村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形式,推廣支部建在屯上、産業鏈上等經驗,努力實現農村黨的組織、黨的工作、黨的作用全覆蓋。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鞏固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增強黨員意識,建設高素質農村黨員隊伍。深化“四個培養”工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把黨員村幹部培養成村黨支部書記。大力發展黨校教育和遠端教育,推進農村黨員大培訓。建立完善黨員參與黨內事務機制,擴大民主,強化監督,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堅持和落實為民服務承諾、黨員評議等制度,建立和完善“農事村辦”制度。加強以黨組織書記為重點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實施“領頭雁工程”,建立選拔任用、教育培訓、有效保障、考核管理、結對幫扶等制度和機制,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農民中選拔村幹部,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和一村多名中專生計劃,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和選任鄉鎮領導幹部力度,建立村幹部報酬增長長效機制,推行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建設一支有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鄉土人才培訓力度。
(三)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深入實施《中共南寧市委關於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的具體意見》,堅持教育、制度、監督、糾風、懲治、改革相結合,推動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在農村的建立和完善。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深入開展農村黨員幹部反腐倡廉教育,夯實黨員幹部服務群眾、廉潔自律的思想基礎。以規範和制約權力運作為核心,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建立公開責任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工作監督制度,深化黨員旁聽制度,健全農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證權力乾淨運作。以維護農民權益為重點,切實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以形成齊抓共管為目標,建立健全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領導責任制,嚴格落實責任。
(四)形成全社會支援農村改革發展的合力
各級黨委、政府要建立完善全社會參與支援農村改革發展的激勵機制,強化輿論引導、政策支援、表彰激勵,引導社會各方面為農村改革發展獻計出力。完善落實黨員領導幹部挂點、部門包村、幹部包戶和選派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等制度,構建城鄉共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新格局。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系統聯合推動機制,把幫扶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各部門的重要內容。支援人大、政協履行職能,發揮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積極作用,共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全市各行各業都要結合自身特點,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和支援農村改革發展。
進一步推進我市農村改革發展,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繼續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奮力開創我市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為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和廣西“首善之區”,在全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做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