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遺
重器
民俗
味道
大美
回顧
特別策劃
空竹早為宮廷玩物,在古時候年輕女子玩空竹被視為高雅之舉。後來,抖空竹從宮廷流傳至民間,成為民間老少皆宜的遊戲。後經加工提高,有了競技性質,並成為傳統的雜技項目,如今它更是中國獨有的民族體育運動之一。2006年5月20日,抖空竹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像氣球一樣,吹氣膨脹;又像泥塑一樣,捏塑成型;還像普通糖果一樣,可供品嘗。這是中國一門獨特的民間技藝——吹糖人。
瓷器,一種與生活相伴而生的藝術品,從“一帶一路”峰會的國宴食具,到家家戶戶使用的茶具,它集實用與審美于一身。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世界認識中國,從瓷器開始。中國的瓷器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歐洲,價格比黃金還貴,被稱為“白色的黃金”。
針灸是一門中國特有的,古老而神奇的醫術。直到現在,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中餐、功夫、中藥、針灸美譽海外。針灸術是繼中餐後又一傳遍西方的中國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國真正對西方科學技術有影響的一個領域。
自古以來,中國北方地區盛産小麥,人們將小麥製成各種麵食,以饅頭最為典型。饅頭,又稱之為蒸饃,中國特色傳統麵食之一。人們將饅頭做出各色花樣來寄託希望和祝福,這就是“花饃”。花饃起源於中國民間祭祀活動中用面塑動物代替宰殺牛羊等動物的習俗,流傳于黃河兩岸的花饃文化底蘊尤為深厚。
爆竹聲聲辭舊歲,總把新桃換舊符。每逢春節,中國人都喜歡貼上窗花,寄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願望。窗花是中國剪紙藝術中最為普及的品種,其他品種都是在窗花基礎上發展與延伸。剪紙作為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民俗藝術形式,在中華大地上已經流傳了千年之久。
在中國,農曆年的第一天,稱為春節,被視為新一年的開始,是全年之中最重要最盛大的節日。在這之前一週(農曆臘月二十三),人們就已經忙碌起來,早年間的尋常百姓家,有件頭等要事,便是貼門神,意為辟邪祈福。
泥土,是天地間最平凡、最常見的所在。可以滋養植物澤被蒼生、也可以構築房舍庇護生民、還可以燒制陶瓷點亮文明之光。與此同時,泥土還激發了藝術家的豐富的創作靈感,誕生了泥塑藝術。泥人作為泥塑藝術最常見的展現形態,造型或憨態可掬、或逼真傳神;色彩或濃重華麗,或古樸天然,是中國人生活中最常見的藝術品之一。
光和影的律動總能激發人類無盡的想像力,在西方,光影的魔力被巧妙的利用,並由此誕生了電影藝術。而在東方,光和影的傳奇則以另外的一種形式被呈現。皮影戲,是中國民間一種傀儡戲藝術,歷史悠久......
漢代是古代中國最強盛的時期之一,“漢”也由一個王朝的稱號,逐漸變成一個民族的名字。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族的歷史綿延數千年,漢服的風姿也隨之興盛了數千年,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