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遺
重器
民俗
味道
大美
回顧
特別策劃
苗繡,是苗族世代相傳的刺繡藝術,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如今,苗繡通過將技藝與産業相通,發揮非遺影響力,成為了苗族人民脫貧增收的重要手段。
木偶戲,古稱傀儡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有“戲曲之祖”的美譽。
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5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千百年來,劍川匠人在一錘一斧,一敲一鑿間,締造了精湛的木雕工藝,也傳承著華夏文明的歷史馨香。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一代代中華民族的行醫者在與疾病的不懈鬥爭中不斷探索、逐漸形成的科學認識,是幾千年沉澱下來的中國文化精髓。
“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冰嬉是中國古代各項冰上活動的統稱,起源於宋,在清朝時期達到鼎盛,多出現于冬季的北方地區。
明清時期,中國傢具發展到了歷史的高峰,尤其是以蘇作工藝為代表的明式傢具。
北京城西80公里的深山腹地,藏著一個石頭堆砌的百年古村──水峪村。這裡曾是古時由山西通往京城的重要商道,如今繁華不再,卻是古韻悠悠。遠山犬吠,靜謐人家,突然,一聲聲嘹亮的“號子”劃破了初冬的寧靜,在山谷中回蕩──原是村子裏的中幡隊正在訓練呢。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作為我國迄今可見的最早成體系的文字,甲骨文不僅僅是一個文明的符號、文化的標誌,還印證了包括《史記》在內的一系列文獻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