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醫術針灸--源於千古,服務至今
發佈時間:2018-04-26
針灸是一門中國特有的,古老而神奇的醫術。“針”,將針按特定部位刺入患者體內;“灸”,用燃燒著的艾絨熏灼皮膚。中醫將人體深部的氣血(能量)流通視為網路的狀態,縱橫交錯,稱之為“經絡”;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叫“穴位”。
針灸便是通過針刺、艾灸等對穴位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中醫認為,人體的許多病變是由經絡運作不暢造成。在治療時,用中醫獨特的方法診斷出病因,確定病變屬於哪一經脈,哪一臟腑,做出診斷。因人而異,使用相應的配穴處方(穴位治療配方),進行治療。
針灸治療體系龐大而複雜,穴位選擇、行針手法等運用非常靈活,用的穴位有多有少,少則只扎一個穴,多則要扎數十穴。比如,鼻塞選“迎香穴”;胃病選“足三里穴”、“內庭穴”。簡單的説,就是通過刺激穴位,使經脈運作暢通,體內能量歸於相對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針灸療法,是中國醫學遺産的一部分。最早見於戰國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一書。早在西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千百年來,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直到現在,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中餐、功夫、中藥、針灸美譽海外。針灸術是繼中餐後又一傳遍西方的中國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國真正對西方科學技術有影響的一個領域。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目前,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針灸這一偉大的醫學學科還有更大的潛力值得我們發掘!
900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