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遺
重器
民俗
味道
大美
回顧
特別策劃
針灸、拔罐、艾灸……特色的中醫藥療法不但治好了他的傷痛,還讓他對中醫藥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開啟了一段他與四川中醫的故事......
每年清明前後,雨燕從遙遠的非洲南部飛抵北京還未落腳,一隻只被放飛的扎燕風箏競相與雨燕“共舞”, 這幅春日景象根植于老北京人的記憶中。
2023年4月20日,又迎來“國際中文日”。外國人學習中文是了解中國的一把鑰匙,如今越來越多的外國年輕人加入到學習相聲的隊伍中。
在中國以金華火腿最為熟知,然而這種美食並不是中國所獨有。將目光投向西班牙窖藏室裏誘人的火腿正在等待世人的品鑒。中國的金華火腿和西班牙火腿雖説在製作上異曲同工,但是在風味上卻各有韆鞦。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的第43個“世界級非遺”。
遠觀如大唐壁畫,近聽似仙樂飄飄,猶如回到唐朝長安!身著圓領袍服、頭戴幞頭的樂師,與高髻羅裙、紅粧花鈿的豐腴仕女,擊座鼓、吹笙笛、敲雲鑼……奏出一首首極富韻味的長安古樂曲目。
中國是“禮儀之邦”,同時擁有眾多精湛技藝,二者結合,成為了中國向世界遞出的“外交名片”——國禮。獨具匠心的國禮是一種國家文化符號,架起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橋梁,對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意義非凡。
每年的5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茶日”,意在讚美“茶”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價值。今年國際茶日的中國區主場活動地點選在了廣東潮州。
中國硯,品類繁多,松花硯當屬“個性”硯臺之一,以産自吉林長白山的松花石雕刻而成。用松花石制硯興盛于清朝,康熙帝對松花硯喜愛有加,封它為“禦硯”。
古人談到墨,曾説:“得徽墨者,如名將之得良馬。”古法制墨全部採用手工製作,一錠徽墨的誕生,要經過千錘百煉,至少歷時一冬一夏,所以有“一兩徽墨,一兩金”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