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19:00-21:15,長達135分鐘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T大會·科學第一課,在上海浦東臨港滴水湖畔舉行。這是一場特殊的課,授課老師、上課學生、授課內容、授課方式、課堂地點都與眾不同。一位中學生在報名參加海選時,曾對有多位頂尖科學家授課表示懷疑,來到現場後,她被深深震撼。

她看到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親臨現場;她感受到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2019年度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雷蒙德·史蒂文斯對上海的熱愛;通過視頻她聆聽了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爾·威曼的教導,教授詳細闡述了如何養成科學思維方式,成為未來的頂尖科學家。

科學第一課的帶班老師是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姜雪峰,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長聘教授金賢敏。授課的5位教授之中有2位諾獎得主、1位頂尖科學家、2位雙一流大學知名教授,稱之為“科學第一課”名副其實。

從2018年10月到2021年10月,短短3年,從青年論壇到科學T大會,再到少年英才交流對話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少年之名,燃科學之光”,傳播科學知識,助推小科學家成長。

首屆論壇:年輕人坐上了“1號桌”

2018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臨港舉辦。其中,青年論壇邀請100多位青少年科學家,分為12桌,每桌均有頂尖科學家領銜討論。討論的想法寫在桌布上,即“桌布論壇”。

平均年齡最小的是“1號桌”。其他組的主力是傑出青年科學家,而這一桌有16位少年,包括3名本科生和13名中學生。和他們坐在一起的是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協主席陳賽娟教授。

在小組討論中,維爾澤克教授和陳賽娟教授從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科研經驗出發,熱情地為同學們一一解惑,並囑託青少年朋友:“學生時代別急著確定方向,應該不斷學習探究,迎接多種可能,不要太早局限在某個領域。”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科學家將熱烈的交流總結為三條秘訣,即好奇心、保持專注和充滿勇氣,這是頂尖科學家最寶貴的品質和魅力。與頂尖科學家同桌對話令小科學家受益匪淺,13位中學生之一的上海交大附中楊鴻嘉同學説:“這次參與論壇的經歷進一步激發了我持續探索與發現科學世界的努力,讓我進一步明確了目標,明確了方向。”

科學的種子由此播下,對科學的興趣由此激發!

第二屆論壇:“談方琳現象”掀起科學熱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于2019年10月底如期舉行。相比首屆,邀請的小科學家更多、邀約範圍更廣、影響力更大,“談方琳現象”引發媒體和社會的熱烈討論。

其實,2018年10月還在讀初三的談方琳同學,就參加了首屆論壇。維爾澤克教授對她正在做的科研小課題提出了建議,對她最大的啟發是要保持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面對科研難題時要勇敢無畏。

一年後再參加青年論壇時,談方琳已經是上海“四大名校”之一的華東師大二附中高一學生。年僅15歲的她,已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她帶著“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這個“不明覺厲”的課題,經媒體報道,幾天內達到數億流量,瞬間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2019年參加論壇的少年科學家已經不再局限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都有代表參加。這要得益於中國科協的“英才計劃”,在科創英才中優中選優,北京四中的王硯弈同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硯弈清楚地記得,當時1號桌的“重量級嘉賓”有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霍夫特、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科斯特利茨、2015年度圖靈獎獲得者赫爾曼。他説,雖然短暫的交流並不能直接轉化為實際成果,但頂尖科學家的指引就像迷霧中的燈塔,將伴隨自己相伴一生。

第三屆論壇:科學T大會閃亮登場

隨著科學技術持續進步,青少年科學熱情的高漲,每年僅二、三十個參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小科學家名額已不能滿足需求。主辦方慎重考慮後,決定設立專門針對青少年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T大會。T代表Teenager(青少年)、Talent(天資)、Timeless(永恒)……象徵著對小科學寄予的無限希望。

2020年10月31日晚,科學T大會精彩亮相,授課陣容包括: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邁克爾·萊維特,2015年阿爾巴尼醫學獎得主謝曉亮,1986年圖靈獎得主約翰·霍普克羅夫特。

T大會的主角,是從全國遴選出來的50多位小科學家。他們之中,涌現出了“一手寫作、一手科研”的李依庭,科研、音樂、體育全面發展的郭秦菘等“別人家的孩子”,引領著全社會關注科學後備人才培養。

值得關注的是,時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科院院士懷進鵬出席了前一天舉行的少年英才交流對話會。懷進鵬指出,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第一要有“膽識”,第二要有“能耐”,第三要有“道”和“理”。他寄語廣大少年英才:“要把科學的價值、科學之光嫁接在世界文明之光上,讓世界科技強國在你們這一代中綻放和發揚光大。”

第四屆論壇:播撒更多科學的種子

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已經成為和莫比烏斯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同樣重要的標誌性論壇。本屆科學T大會,與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合作,首次進行線上海選,全國各地的中學生都可以通過向頂尖科學家提問的形式參與。

兩個月的時間裏,有6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含港澳臺地區)及海外的適齡學生參與活動。河北隆堯一中苗藝、雲南滇池中學陸星辰等同學提出的問題,被蘭迪·謝克曼、哈維·阿爾特等諾貝爾獎科學家選中,通過視頻的方式做出回答。

還有部分參加活動的同學,獲得與諾貝爾獎得主連線互動的機會,展開實時交流。對於許多不在城市地區的同學來説,這是他們罕有的與頂尖科學家交流的機會。河南省確山縣第一高中的皮天佑在學校教師參加連線,身後圍了一圈同學,她的校長也在現場“圍觀”;另一所河南的學校——南陽第一中學甚至挂起橫幅,祝賀學生王浩安參加活動。

與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直通賽,也使得小科學家的選拔更為公開、透明。未來,直通賽的形式還將向全國各地推廣。

最終,參加論壇的小科學家人數破紀錄地超過了120人,香港特區、台灣地區以及海外均有小科學家入選;一些中西部地區,首次有小科學家參會。更多科學的種子,正在播撒。

展望未來:持續“扶持青年成長”

為什麼要讓諾獎得主等頂尖科學家來教授科學第一課?除了激勵之外,更重要的是教授做研究的過程,傳遞科學精神、科學家的特質。他們可以讓孩子們知道為什麼做研究,科學家怎麼做研究,遇到困難以後怎麼辦?

另一方面,“扶持青年成長”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和論壇的三大使命之一,也是科學得以繼續發展的基礎。卡爾·威曼、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約翰·霍普克羅夫特等頂尖科學家,均將科學教育放在與開展科學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全職投入到未來科學家的培養之中。

頂尖科學家普遍認為,成為科學家最重要的不是聰明,而是要“好奇、喜歡和堅持”。而這些特質,恰恰主要是在成年之前養成的。所以他們願意與小科學家交流,不遺餘力地將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傳授下去。

從2018年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到今年的第四屆,從青年論壇到科學T大會,從上海到面向全國乃至海內外,從最初的13人到如今影響數千萬甚至上億學生……“扶持青年成長”的使命不變,頂尖科學家與小科學家同臺交流的場景將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