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乎國家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在校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後備軍,他們更需要接受完備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培育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禦不良風氣的侵蝕,發揮自己所學的知識,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關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極高的重要性,有助於維護國家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必要的保障。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可以從思想和政治這兩個方面來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屬於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的場域主要是高校,活動實施者包括但不限于高校教師,還包括政府、社會團體等人物,本文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施者限定為高校內部的教師,同時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限定為在校大學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和學生難免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從而做出不利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的舉動,進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認為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思政教師隊伍構成複雜,教學方法陳舊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數量快速增加,高校原有的教師數量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們對教師的需求了,這一情況在思想政治教師隊伍中同樣如此。在這一背景下,許多高校都開始大量引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但是國內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背景的教師是有限的,於是一些具有非思政學科背景的教師也進入了思政課教師隊伍中。這些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背景的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認同感不強,不習慣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範式出發來給學生講課,這樣的教學活動也不能夠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效果。

另外一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背景的教師又習慣於堅守固有的教學模式,未能及時的更新教學課件,他們所用的課件往往注重陳舊的形式,充滿了空洞的“政治色彩”,教學內容缺乏新穎性,與現實的社會發展脫節。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又缺乏必要的互動,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很難給學生講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我國的很多社會科學理論是經由西方傳播而來的,這些西方的課程理論蘊含著外來的文化元素,如果只是照搬照用,難免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所以需要秉持“拿來主義”的態度,做好西方課程理論的本土化。但是本土化改革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斷的探索,但是在探索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目前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進展緩慢,一些高校教師仍然照搬照用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甚至有些教師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論”混為一談,這種具有誤導性的講解存在很大的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的不完善也引發了部分高校學生對這一課程的誤解,有些高校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不重要,可學可不學,這樣的一種心態是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反思的。此外,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專業素養缺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錯誤的認識,他們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專業的學科教育和淺層化的政治教育,這樣的看法是不利於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

當下,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過於陳舊,課程體系的設置比較龐大,課程體系的核心不明確。一些思想政治教師為了獲得學生的注意,而一味的在教案中加入了不相關的內容,這種做法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導向。教育理論家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師、教材和課堂為主的三中心理論,突出了教師、教材和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現存的教師、教材和課堂教學都存在的這些問題明顯是和三中心理論相違背,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育活動效果考核是教學課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活動考核非常重要,可以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但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考核大多是採用考試的形式進行的,考試這種形式是在知識層面對學生思想政治知識掌握程度的檢查。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育學生健全的道德水準,而考試難以考察學生道德層面的變化,這樣的一種思想政治考核方式是思想政治課程體系中的另一難題。

(三)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

一些高校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存在排斥心理的,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不感興趣,在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往往瀏覽不相關的內容,對高校教師講授的內容也是一知半解,這種現象是值得深思的。

高校學生的知識接受習慣是存在差異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們的認知習慣和接受能力都在不停的變化,所以高校教師在面對每一屆學生時都會産生不同的感慨,感慨于學生學習習慣和處事能力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的出現與學生認知能力的變化聯繫密切,所以高校教師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這一變化,要針對學生思維方式、知識接受習慣的變化來安排教學活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問題的成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但是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弄清楚這些問題的成因具有現實意義,本文認為這些問題的成因為以下三點。

(一)資訊傳播環境的變化

高校學生在課堂上聽課是一個知識獲取的過程,也是一個資訊接受的過程。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學生們獲取資訊的渠道少,老師們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自己觀點的主要傳播者。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取知識,對於老師們講述的知識,學生們可能會通過網路媒介來搜索相關的案例,用以證實或者證偽老師們的觀點,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的知識獲取模式遭到了顛覆,在這一變化面前,部分思政教師尚未做好準備。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全球資訊傳播流暢,在校大學生可以借助網路媒介便捷地瀏覽相關的資訊。但是經由網路媒介傳播的資訊並不都是真實的,有的資訊是網友杜撰的。在校大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對事物的判能力也存在薄弱之處,他們在網路媒介上瀏覽相關資訊時很容易被虛假資訊迷惑住,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對事物形成錯誤的認知。

(二)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人員不足

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人員不足是思政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之一,隨著高考的擴招,很多高校都開設了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課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數量不足,很多講授思想政治課程的老師都不具備思想政治學科背景,這就為他們的備課以及講授課程留下了“隱患”,學生們在聽思想政治教師講授課程時未必能夠理解透徹。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更加突出全面性、層次性和現代性,這就要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具有更廣泛的管理知識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但現實的高校思政老師數量短缺,與這一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從而造成了思政老師的緊缺性和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緊迫性之間的不平衡。

(三)部分思政教師教學模式陳舊化

教學模式的好壞關係著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高效與否,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過於陳舊,一些高校教師依賴於以往的教學設計成果,給學生講授“舊知識”,並且用陳舊的思維來給學生分析當下的社會發展,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這種過於陳舊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落後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思想政治課程時需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那些空洞的説教是不會讓學生們産生興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德育和思想政治的“實踐精神”這兩個部分。德育部分即培育出學生們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們樂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想信念,從而成為一個有著高尚道德情操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思想政治的“實踐精神”即讓學生們成為可以把高尚的思想認識轉化為現實行動的積極分子。然而現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並沒有做到這些,這種現狀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四、結語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要讓學生們成為一個有著遠大理想抱負的時代新人,就需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培育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棟樑之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老師、學生和思想政治課程設置等方面,面對這些問題,本文重點分析了這些問題的成因,為後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提供了些許參考。(劉穎 河北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