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天津非遺主場活動暨第四屆“運河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産宣傳展示活動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開幕。來自運河沿線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省市的120余個非遺項目,近500件非遺藝術品、非遺文創産品,在“運河記憶·紅色傳承”主題展上集中亮相。

“運河記憶·紅色傳承”主題展設有“西青印象”“運河風雅”“南北對話”等版塊,既有體現運河古鎮楊柳青時代新聲的剪紙、風箏、年畫、折扇等,也有彰顯中國文人氣度的北京玉雕、絹人;河北古琴斫琴技藝、宮毯織造技藝;浙江朱炳仁銅、王星記扇、湖筆等。這些運河非遺精華,為人們呈現了一場集審美、教育、體驗、互動為一體的高品質非遺展覽展示活動。

來自江蘇的沈柏平是中國盆景藝術大師,也是蘇州市盆景造型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大運河沿線非遺展示活動。

“把南方的盆景藝術引入到北方來,讓更多的北方人了解這項非遺技藝,一直是我的心願。這個集中展示活動,為南北非遺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有利於非遺的傳承和保護。”沈柏平説。“把南方的盆景藝術引入到北方來,讓更多的北方人了解這項非遺技藝,一直是我的心願。這個集中展示活動,為南北非遺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有利於非遺的傳承和保護。”沈柏平説。

本次天津非遺主場活動由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主辦,時間為6月10日至12日。期間,還將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頒布實施10週年宣傳展示活動、“運河記憶”非遺短視頻大賽、“非遺購物節”等,進一步突顯非物質文化遺産與人、物、藝、境的密切關係,廣大市民可近距離感受運河文化的魅力與風采。

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將不同的非遺項目融入活態的、流動的生活場景中,強調在情境體驗中認識和熱愛非遺,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真正做到“人民的非遺,人民共用”。

據了解,為了配合本次活動,西青區還專門發佈了非遺MV,融合了楊柳青磚雕、楊柳青風箏、粉彩瓷器、李記桃木劍、中醫傳統製劑、草編柳編技藝、楊柳青燈箱畫等西青區20余項非遺技藝,並融入了楊柳青年畫故事、楊柳青民間傳説等,用中國風的歌曲將這些傳統技藝立體地展示出來。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沿線文化資源,天津不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截至目前,天津共有49個非遺項目進入國家級名錄,250個項目進入市級名錄,703個項目進入區級名錄;42人被認定為國家級傳承人,282人被認定為市級傳承人,622人被認定為區級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