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援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培育發展共用經濟新業態,創造生産要素供給新方式。

“此次《意見》的出臺為共用經濟帶來新機遇,將推動共用經濟突破瓶頸,迎來新的加速發展期。”國家資訊中心首席資訊師、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催生了許多共用經濟新業態,這些新業態在疫情後也將有新發展。

國家資訊中心發佈的《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共用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為328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共用經濟參與者人數約8億人,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一方面,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共用經濟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背後所蘊含的“平臺”“服務”等元素具有較大的市場價值和發展潛力;另一方面,共用經濟能夠有效提升閒置資源利用效率,吸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的企業入局。

張新紅認為,《意見》對共用經濟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深化,對於共用經濟的發展潛力和空間給予了更深入細緻的描述。“過去共用經濟更多是在生活領域發展得比較好,但這次《意見》還對過去發展相對較慢的一些領域比如共用製造、共用農業等,給予了更多關注。”

《意見》提出,推動形成高品質的生活服務要素供給新體系。鼓勵共用出行、餐飲外賣、團購、線上購藥、共用住宿、文化旅遊等領域産品智慧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生活消費新方式。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促進農産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

在江西,黃淑敏在遂川縣城的茶博園開了家茶葉店,主要銷售當地特産狗牯腦茶。受疫情影響,銷量一度下滑。為走出困境,她讓妹妹走進直播間,向天南海北的消費者介紹家鄉的特色茶葉,生意慢慢復蘇。黃淑敏還和幾個來往密切的同行商量,“共用”直播間流量,在保證茶葉品質的前提下,大家互通有無,可以純粹幫忙,亦可提取少量佣金,互惠互利。

共用經濟不僅拓展了城鄉發展的新空間,也在打造共用生産的新動力。《意見》提出,推動形成高品質的生産服務要素供給新體系。比如,鼓勵企業開放平台資源,共用實驗驗證環境、倣真模擬等技術平臺,充分挖掘閒置存量資源的應用潛力。

在河北,固安肽谷生物醫藥産業園區為企業提供生物醫藥研發所需的“高端儀器設備”和“共用實驗室”。固安京南科創谷負責人任志君告訴記者,園區設有細胞生物、分子生物、蛋白組學研發技術平臺,提供高端先進設備儀器近220台,免費供企業預約使用開展研發實驗。

“將來的共用經濟將從消費領域向生産領域延伸,生産能力和製造資源的共用將會成為主戰場。”張新紅説。

此外,《意見》提出,推動構建數據要素有序流通、高效利用的新機制。

近日,杭州某紡化公司採購經理莫建峰看著手機螢幕,訂貨單陸續發來,要什麼貨、多少噸、送到哪兒去,一目了然。自2018年接入傳化智慧物流平臺系統以來,該企業實現了一鍵發貨、貨源實時整合、運力智慧調度,以及物流在途跟蹤的可視化、自動化、智慧化管理。

莫建峰算了一筆賬,去年一年18萬筆訂單,節約了63個工作日,回單確認時間減少1008個小時,費用結算時間從1周縮短至3天以內。

傳化智聯執行總裁陳堅介紹,每年有數百萬輛貨車、數十億噸物資和數千億元資金在傳化智慧物流平臺網路中高效流轉。

“數據具有巨大的價值,能夠為共用經濟創造無限發展空間。”盤和林認為,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支援下,數據的共用與快速傳播,讓不同社會參與者互相交換自己所擁有的數據,能夠産生更大的經濟價值。數據共用是否充分,事關共用經濟精準行銷、風險管理、資源共用、市場開拓等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