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科考人員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和湖芯樣本。新獲得的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據了解,本次科考任務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徐柏青研究員帶隊,科考區域位於中巴經濟走廊北段,地勢高峻、河谷深切的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系交匯區,也是西風與季風交匯區。

已有研究表明,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該區域氣候發生了重大變化,最突出表現是降水量大幅增加。在第三極冰川總體加速退縮背景下,該區冰川相對穩定,甚至部分冰川前進。這個異常現象,一直是國際關注的焦點。

在巴基斯坦空間與上層大氣研究委員會的協助下,考察隊一行10余人,前往喀喇崑崙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地區比阿佛冰川(Biafo)、Sheo Sar和Saiful malook湖泊,開展了為期108天的冰芯—湖芯鑽探工作。考察隊在比阿佛冰川海拔5600米處共鑽取了總長超過110米的冰芯,收集了自海拔5250米至5600米區域的多個梯度雪坑剖面樣品。他們順利完成兩個湖泊的水下地形測量和短湖芯鑽取工作,從中各獲取了4根湖芯樣品,為高分辨研究該區域千年尺度的氣候環境變化提供了研究樣本。

徐柏青表示,未來,考察隊將對鑽取的冰芯、湖芯樣品進行氧同位素、黑碳、粒度、元素等數據測定,建立南北向跨境觀測大斷面和垂直梯度觀測體系,填補西風—季風交匯區溫度、降水與積雪觀測空白,以期重建該地區末次冰期以來的氣候環境變化,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環境評估、災害風險防範、氣候變化應對和綠色發展等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