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半導體及柔性電子技術,是承載未來資訊産業與智慧製造極具潛力的載體。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和南京郵電大學資訊材料與奈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近日借鑒中國方圓文化和古代窗格結構,突破了高分子的新概念併合成了有機奈米聚合物,實現了基於中心對稱分子排列的立體選擇格子化和聚格子化。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線上發表了該成果。

柔性電子技術、特別是有機電子技術在有機顯示、有機鐳射、有機光伏、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傳感與執行、資訊存儲與憶阻計算等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目前,只有有機發光二極體實現了大規模商業化,同時還面臨著量子點、鈣鈦礦與二維奈米等新興材料的激烈競爭。

近年來,黃維和解令海帶領的團隊針對高分子的局限性這一問題,提出了有機奈米聚合物的概念,並開創了聚格類有機奈米聚合物這一新的研究方向。

從創新結構角度發展合成策略是開啟這一方向的關鍵,“在該研究中,我們設計的A2B2型合成子不僅克服了交聯問題,而且有效控制了奈米聚合物的立構規整度。”解令海介紹,他們借用了1948年荷蘭版畫大師摩裏茨·科奈裏斯·埃舍爾創作的《手畫手》命名了這一類奈米聚合物,即手畫手聚格,表現出了有機奈米聚合物關鍵特徵。

黃維表示,有機奈米聚合物半導體將為塑膠電子提供新的方案,這將影響新一代有機寬頻隙半導體材料、電泵浦鐳射、柔性電子器件、印刷顯示技術以及資訊存儲與神經形態計算等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