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的傳染性和致病性,國家已將其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預防和控制。為科學防治NCP,各醫院制定了調整門診、急診和病房收治政策,以盡力減少暴露、感染概率。NCP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預防難度大;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休克甚或合併其他臟器功能衰竭,治療難度大。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病人和醫護人員的醫療安全問題值得重視,原則上非危急重症者不推薦病人到院就醫。但是,仍有部分甲狀腺疾病病人因甲狀腺巨大致呼吸困難等危急情況需要收治入院。為此,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甲狀腺外科醫師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甲狀腺疾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臨床實用技術分會和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外科裝備分會甲狀腺外科裝備委員會特製定本指導建議,以期維護甲狀腺疾病病人就診、住院期間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甲狀腺外科醫護人員健康行醫環境,為臨床提供可參考模式。

      1復診檢查:網路優先

      對於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癌術後、甲狀腺功能亢進、亞急性甲狀腺炎等)復查病人,優選網路就診,以減少長途奔波、人員流動和反覆就診,降低感染風險。可提前網路或電話預約甲狀腺專科就診醫師,按照就診醫囑就近選擇能滿足需求的、門診量較少的醫療機構行甲狀腺功能、甲狀腺球蛋白(Tg)、降鈣素、甲狀腺超聲等檢測,並將結果網路或電話告知醫師,以便指導治療。甲狀腺外科醫師優先選擇網路線上問診,可借助線上問診平臺或其他網路聯繫方式進行。

      2初診病人:從嚴收治

      初次到甲狀腺門診就診病人,應提前熟悉門診就診流程,盡可能避開發熱門診、呼吸科門診、急診等診室,儘量縮短就診時間,病人和陪同家屬應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診。門診接診實行單人單間,儘量避免無症狀感染者傳播。非必要時無須家屬進入診室陪同,減少與醫護人員接觸。病人接觸門診門把手、門簾、醫師隔離衣等物品後,要及時對雙手進行消毒,返回家中再次清洗消毒雙手並更換衣物。

      分診護士對初診病人嚴格執行預檢分診制度,首先根據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篩查疑似病例。注意排查病人基本資訊,尤其是戶籍、身份證號、現居住地址和近2周行跡,詢問近14d內有無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觸過以上地區或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病人,有無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的接觸史,包括是否有聚集行為和乘坐公共交通,並由家屬和病人確認並簽字。對具備以上流行病學史,且有發熱、咳嗽、氣促症狀的病人,應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診,進一步篩查和治療。若具備以上流行病學史但無臨床症狀者,當勸其嚴格居家隔離2周,如有不適,及時就診。

      若甲狀腺病情較重,甚至危及生命,有手術適應證,無明顯手術禁忌時,當收治手術,其他非危急重症的擇期手術暫不安排。病人因對自身甲狀腺疾病過度擔憂而有強烈手術慾望者,術前對其行心理健康狀況初步調查,根據抑鬱量表、廣泛焦慮量表檢測分數,並結合病人對疫情實際的客觀認識來評估病人心理狀況。對輕者,醫師幫助其穩定情緒狀態,客觀理性認識甲狀腺疾病和疫情資訊,避免引起心理應激。初步測評有重度抑鬱和焦慮程度者,推薦積極藥物和心理治療,這種病人偏執、強迫、疑病思維嚴重,對自身甲狀腺疾病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心生恐懼,達到此程度心理狀況、有強烈手術意願且具備手術指徵,酌情納入手術範圍,以減輕心理疾病。再者,甲狀腺癌進展相對緩慢,可選擇擇期手術,但甲狀腺癌、甲狀腺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等出現壓迫氣管而狹窄致呼吸困難者,甲狀腺功能亢進合併嚴重突眼、房顫甚至心衰等並發癥者,當收治入院。除上述幾類必要手術情況外,其他病人建議勸服離院,擇期手術。

      3圍手術期:分級防護

      病人辦理住院後,合理安排床位,注意隔離病床,儘量做到一室一人。術前對病人和家屬進行疫情宣傳教育和風險溝通,並簽署新冠肺炎告知承諾書。入院常規檢查均需完成胸部CT檢查,規範書寫病歷,增加疫情期間流行病學史內容;查體除了專科查體,注意有無呼吸道和消化道不適,並準確記錄體溫。固定管床醫護人員並儘量整體管房,防止“一人有事,全員隔離”。囑病人和陪床家屬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外科口罩,避免與其他病人和家屬近距離接觸,儘量保持至少2m距離。更換口罩時及時用肥皂或流動水洗手,杜絕病人和家屬串病房。堅持每日2次體溫測量,一旦病人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關閉該室空調全新風通風系統並做好隔離,待做出排除診斷後方可使用。

      醫護人員進行科室醫療項目時候要做好準備工作,根據風險等級選擇防護用品。見表1 。日常查房屬相對低風險暴露,建議工作服或加穿隔離衣,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和工作帽,並注意手衛生;甲狀腺查體、甲狀腺超聲檢查、甲狀腺穿刺活檢或抽積液、拔除引流管、切口換藥等操作屬於相對中風險暴露,因血液、體液和分泌物均可産生氣溶膠,建議穿戴工作服加隔離衣、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工作帽、護目鏡、手套,注意手衛生;甲狀腺手術屬於相對高風險暴露,建議穿戴一次性防液體滲漏手術衣、隔離衣、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工作帽、護目鏡、雙層手套,注意手衛生,同時手術室限制人員。另外注意甲狀腺手術後頸部出血行緊急止血或氣管切開亦屬高風險暴露。

表1  科室相對風險等級及防護用品選擇

      由於術後病人免疫力、抵抗力低,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救治難度加大,術後預後較非感染病人差,故要重視術後感染發熱(>37.3℃)的鑒別和處置。若發熱伴傷口紅、腫、熱、痛等症狀,要及時換藥,注意引流通暢,必要時行切口分泌物、穿刺物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抗生素治療;若發熱伴鼻塞、幹咳、肌肉酸痛、咽喉痛、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全身症狀,應立即行血常規、C反應蛋白(CRP)、血沉及甲乙流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核酸檢測,另外行胸部CT檢查以輔助明確診斷 。術後因氣管插管引起的刺激性咽痛、咳嗽,可給予霧化,無須特殊處理。術後6h若病人自覺呼吸困難或缺氧(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3%),首先及時鼻導管給氧,同時排除頸部術區出血,若非手術引起,建議行胸部CT明確診斷。若病人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應立即上報,將病人及家屬隔離,啟動科室應急預案,將咽拭子樣本(連續取2次,相隔1d)送至檢驗中心行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評估轉運風險並在必要時由專人轉運病人至定點專科醫院進一步診治。若咽拭子病原核酸檢測兩次排除疑似新冠病毒性肺炎,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輕者口服奧司他韋和左氧氟沙星片治療,嚴重者請呼吸科會診以進一步治療,必要時靜脈輸注抗生素。

      病人因單純上呼吸道感染者,體溫>38.5℃可用布洛芬退熱,體溫降到38℃以下即可,胃不耐受者改用復方氨基比林或物理降溫;咳嗽咽痛者可服用蜜煉川貝枇杷膏緩解。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類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亦可根據四診辨證使用中醫中藥輔助治療,改善症狀。伴胃腸道症狀如噁心、腹瀉者,可服用藿香正氣膠囊;全身不適明顯如乏力者,服用連花清瘟膠囊;鼻澀、流涕嚴重風寒為甚者,服用疏風解毒膠囊;熱勢較高並伴有大便秘結者,服用防風通聖丸緩解。另外,可開立中藥煎劑或顆粒供病人服用。
      病人出院時候做好出院告知,建議病人閱讀學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出院醫囑要説明居家休養,避免家庭聚集,並告知醫院、科室和負責醫師的聯繫方式,以方便預約科室大夫網上復診,避免病人聚集。甲狀腺手術術後出院帶藥可酌情多開立,減少病人來院次數,或告知可當地就近購買。
       4環境消毒,保證清潔                            

      科室當設置應急隔離病室,用於疑似或確診病人的隔離與救治,並準備充足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消毒和防護用品。病房、治療室和醫務人員辦公生活區域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通風2~3次,每次30min,在無人條件或密閉空間可用紫外線、臭氧發生器、過氧化氫霧化、汽化機器對空氣消毒,做好隨時消毒工作。病人出院後須進行終末消毒,使用過氧乙酸、二氧化碳、過氧化氫等消毒劑對室內進行消毒,包括地面、墻壁、桌、椅、床頭櫃、病員服、被褥等,注意門把手等常接觸地方。對於科室醫療用物,環境物體表面可選擇含氯消毒劑、二氧化氯消毒劑擦拭、噴灑或浸泡滅菌。由於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風險,故科室公共衛生間、垃圾桶等場所注意消毒滅菌。

      5醫護人員:防護到位                                         

       在疫情流行期間,科室醫務人員按照一級防護標準做個人防護,並根據實際疫情發展情況適當調整防護級別。手術期間,手術醫護人員應穿戴工作帽、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隔離衣、一次性手套,另外根據暴露風險選擇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防護面屏、保護性腳套[17]。防護穿順序如下:帶一次性帽子→戴一次性外科口罩→穿隔離衣→戴一次性手套;脫順序如下:摘一次性手套→手消毒→脫隔離衣→摘一次性帽子→摘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消毒。病房人員在診療或工作結束均應按照七步洗手法流水洗手並消毒,可選擇75%乙醇消毒,特殊情況選擇有效消毒劑如碘伏、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氫消毒劑等,速幹手消毒劑亦可。同時,嚴格執行銳器防傷防範措施。

      另外,加強對本科室醫務人員的疫情專業知識培訓,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發現與報告、流行性病調查、院感防控、密接管理、個人防護等,提高對本病的防控和診療能力。同時,加強科室消毒人員的消毒知識培訓。科室領導除對病人的管理外,應當注意本科室醫護人員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問題,必要時進行值班調整和心理疏導。若出現與疫情有關的失眠惡夢、食欲不振、頭暈頭痛、胸悶胸痛,當及時調整值班,幫助醫護人員樹立信心,保持對疫情控制的樂觀態度。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實踐創新分會   供稿    田文、賀青卿、張浩、曹憲姣、李小磊、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