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兩千多年來,二十四節氣以曆法、諺語、歌謠等形式廣為流傳,在傳統農業生産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

近年來,隨著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二十四節氣再次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有哪些新的應用?如何更好地傳承?時值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本報推出特別報道,講述二十四節氣在新時代的傳承與活化故事,以饗讀者。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立春

浙江遂昌:文旅融合激活節氣文化基因

“班春勸農”是浙江省遂昌縣的傳統迎春形式。“班春”即頒布春令,“勸農”是勸農事,策勵春耕。明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任遂昌知縣時,以勤政愛民、興教化、勵農桑著稱。那時起,“班春勸農”成為每年縣衙鼓勵農人春耕生産的一項重要活動,並傳承至今。

工作者説

尹萍(浙江遂昌非遺保護中心主任):

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給遂昌帶來了新的機遇,結合鄉村振興、文旅融合戰略,我們整合利用“班春勸農”資源,積極開展“班春勸農+全域旅遊”,打造了集文化、體驗、産業為一體的“非遺空間”,取得了初步成效。

石練鎮淤溪村是“班春勸農”的發祥地和傳承地。2019年以來,我們對淤溪村進行了改造提升,將其打造成“全域旅遊+班春勸農”的主題村落,先後投入500多萬元,建成了“班春勸農”廣場、村文化禮堂、非遺展陳點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了“班春勸農”場地設施,將淤溪村列入縣級研學基地進行培育。同時,以淤溪村為核心,我們還推出了四條“二十四節氣”康養旅遊線路,即“四立”文化旅遊線路,並以“班春勸農”為主題,研製出黑陶、竹編畫、茶葉、糖畫等多種文創産品,有效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帶動旅遊收入。

夏至

河南登封:讓天文知識普及大眾

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的觀星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3000多年前,周公姬旦在這裡實地觀測劃定了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西元1281年,郭守敬在這裡通過測日影,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歷》,登封觀星臺成為二十四節氣産生的重要文物史證。

工作者説

李艷艷(河南登封文化館副館長):

告成鎮觀星臺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發源地,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天文知識科普地。每年夏至日,我們都在此舉辦系列文化活動。2019年舉行的二十四節氣夏至主題文化活動中,開展了廣場文化活動、非遺展示、祭拜周公、二十四節氣歌誦讀、測日影、二十四節氣文化大講堂等一系列活動,讓遊客進一步了解了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感受到天文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對二十四節氣文化的認同感。

此外,為更好展示起源地節氣文化,登封共投資2000萬元對觀星臺景區整體環境進行提升,同時還對二十四節氣展示館(博物館)進行了場館環境提升,為今後開展研學活動和面向未成年人宣傳展示中國二十四節氣民俗文化和科普知識,奠定了二十四節氣文化體驗基地開展活動的基礎。

霜降

廣西天等:民俗節日訴説民族文化記憶

“霜降”是大秋作物收穫的季節,對於廣西壯族同胞而言,這也是個酬謝自然、慶祝豐收、祈盼五穀豐登的時節。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的天等縣,每年農曆霜降後的9天內都會舉行壯族霜降節。活動期間,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據統計,每年參加活動的人數過萬,其影響範圍甚至包括雲南和越南。

工作者説

王敏(廣西天等縣文化館副館長):

一年一度的壯族霜降節活動,是對傳統習俗的最好保護,也是廣大群眾感受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魅力和深厚內涵的重要載體。2019壯族霜降節分為頭降、中降、尾降,弘揚壯族霜降節的活動具有濃郁的壯鄉風情。節日期間舉行了祭祀祈福大典、千人打榔、拜囊海表演、山歌對唱等活動,參加人數達六七萬。民俗活動是壯族同胞民族記憶的重要載體,蘊涵著壯族的文化基因,對於展示壯族歷史、傳承壯族文化、增強民族團結、促進壯族社會發展等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和現實價值。

冬至

浙江三門:打造文化交流傳播地

俗話説:冬至大如年。在我國歷史上,自唐、宋起,冬至就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在浙江省三門縣,每年冬至,各鄉鎮聚族而居的傳統村落就會舉行拜冬祭祖民俗活動。該活動已有700餘年歷史,由取長流水、禱告祈天、祭祖、演祝壽戲、行敬老禮、設老人宴及與之相關的民俗文化組成。

工作者説

吳元俊(浙江三門縣博物館館長):

隨著時代的更疊,三門祭冬已經不再停留在習俗和儀式本身。近年來,我們深耕冬至文化,著力打造二十四節氣標誌地和文化交流傳播地。2017年,三門與中國民俗學會共同建立了中國冬至文化研究中心,開展與冬至文化相關的民俗文化資源調查與研究工作,推進了冬至民俗文化産業的發展。此外,三門連續3年舉辦的冬至文化論壇吸引了廣泛關注。2019年冬至文化論壇內容除了三門祭冬民俗展示活動、專家主旨演講、冬至戲展演活動以外,還推出文旅融合推介活動等。我們希望以舉辦冬至文化活動為抓手,擦亮三門祭冬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