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關越來越近,2020年春運正在緊張有序進行。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獲悉,1月19日,春運進入第九天,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200萬人次,同比增長21.3%,預計開行旅客列車10586列,加開臨客1210列。

這麼大客流量,鐵路如何利用AI技術服務春運呢?

智慧識別多地方言、自動規劃最佳回家路線、軸承取送機器人……“比起往年春運,2020年春運用了多種智慧服務,讓春運變得越來越聰明。”國鐵集團負責人表示。

識別多地方言車站小程式也能和旅客嘮家鄉話

“今年全國957個車站實行電子客票,進出站全刷證。”鐵科院首席研究員、12306技術部主任單杏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沒有紙質票,旅客如何快速看到座位、車次、日期及進站口等資訊?

“這個小程式很方便,所有資訊都在裏邊。”在高鐵上海虹橋站,旅客盛清揚説,下載“上海虹橋站”微信小程式,綁定12306,同步電子客票,快速查詢檢票口、座位號以及車次資訊,方便旅客便捷進站乘車。

除了顯示原紙質車票所有資訊,“上海虹橋站”微信小程式還有很多新功能。如“隨身服務台”功能,支援線上文字或語音查詢。旅客可快捷獲取檢票口、車站業務辦理及公共設施的詳細位置等資訊。

“語音查詢能夠用寧波方言,這真令人驚奇。”寧波旅客吳亦可認為,智慧識別多地方言,極具人文關懷,也大大提高了問詢服務效率。

52歲的吳亦可是寧波人,普通話説得不好,每次用手機都無法用語音服務功能。“用寧波話講,基本不能識別。”今年春運在虹橋站乘車回家,吳亦可發現車站新推的“上海虹橋站”小程式竟然提供了方言語音服務,馬上試用了一個預約搬行李服務,很快就有“小紅帽”回應了。

“這閩南話太地道了。”福建旅客陳佳奇用閩南方言試了“上海虹橋”小程式中的語音導航,直呼標準。

上海站副站長戎強華介紹説,“上海虹橋站”微信小程式是全國首個智慧車站小程式。通過現代網際網路技術,實現了出行智慧化、服務流程線上化、站內管理數字化的服務能力。

2020年春運,長三角鐵路預計發送旅客7960萬人次,學生流、務工流、探親流高度重疊,大大考驗車站的服務品質和效率。戎強華表示,在目前服務的基礎上,“上海虹橋站”微信小程式將持續迭代,推出站內導航、車站商業、站內餐飲、行李寄存、失物寄遞等服務,滿足旅客多樣化、智慧化的出行需求。

吃喝玩樂自動規劃智慧終端提供出行定制化服務

春運以來,江西上饒師範學院等高校內部,一張獨特的“二維碼”火了。掃描這個二維碼,可以開啟上饒火車站VR全景,首次在上饒站乘坐高鐵返鄉的大一新生大呼有用。

“上饒站是全國首個垂直騎跨式高鐵站,很多旅客都要詢問轉机換乘問題。”上饒站客運副站長王鶯説,今年春運,針對這些特點,面對高頻的問詢需求,上饒站專門開發出一款微信公眾號“二維碼”,掃碼進去,就可以查看上饒站的VR導航。

“作為京福和滬昆高鐵中點站,上饒站換乘旅客較多,春運期間,日換乘旅客預計有4000余人,兩條高速鐵路合用一個候車室,很多旅客通過換乘通道,不注意看地上的換乘引導資訊,習慣涌向服務台求助。”王鶯説,“通過站內VR導航,旅客可以實現轉机換乘、購票乘車、安檢進站、檢票候車、公交出租接駁等多項服務,VR導航推出以後,旅客可以自助查詢,減輕了服務台的負擔和壓力,使站臺人員可以為更多旅客提供‘訂制’化服務。”

在福州火車站,有一款智慧終端,可以為旅客規劃出行最佳路線。“不用去窗口排隊就能查到車票能不能改簽,還給我提供了一條最佳回家路線。”旅客黃祺説,輸入旅行目的地,自助終端可以自動生成公交地鐵接駁時刻、周邊住宿餐飲、福州特色景點及導遊路線圖等資訊,提供出行定制化服務。

1月18日,旅客黃先生在智慧服務系統查詢列車時刻表,他要從福州出發,在南昌西站轉車前往長沙,黃先生説,這兩天要分別到南昌和長沙洽談一樁生意,遇到春運大客流出行,車票只買到南昌,系統自動推薦了幾條出行路線,為他下一步出行做打算。“這個自助系統很方便,觸屏靈敏,模組導向清晰,很OK的。”黃先生忍不住點讚。

“得益於大數據的應用,智慧化的自助服務終端優化了客運崗位效能,使車站可以投入更多精力給到更需要幫助的群體。”福州站“海峽情王威服務台”工作人員黃燁琳説。

判別準確率達100%軸承取送機器人保障春運安全

2020年春運,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侯馬北車輛段檢修車間首次用上了軸承取送機器人。

從車輪上卸下來的軸承,“乘坐”升降機,經過地下輸送線,剛到達取送工位,就被機器人手抓起。一抓一放,僅需幾秒鐘,一套軸承便被精準運送至指定存放箱內,排列整整齊齊。

技術人員介紹,軸承取送機器人採取人工智慧技術,編制符合檢修生産需要的既定程式,每日上班後,只需給它接通電源,機器人便會馬上進入工作狀態。

“機器人大腦按照程式和指令,時刻監控軸承輸送通道收入端狀況。”檢修車間軸承班工長呂俊利説,一旦有經地下輸送線送檢的軸承,就立即會被裝有超強磁鐵的機器人手臂抓放,隨後把識別後的軸承分別碼放在“一般檢修、大修、報廢”三個存放箱內。

軸承取送機器人改寫了以往靠人工搬運軸承費時費力、容易發生磕碰損傷和出現判別失誤的歷史。

“以前人工搬運軸承至少需要兩名職工完成,推著小車在軸承退卸點和碼放點之間來回奔波,每天彎腰搬運軸承,累的直不起腰。”呂俊利説,有了機器人後,只需接通電源就可以了,省下的工人就能再次調配,人員緊張狀況也能緩解。

據統計,春運以來,軸承取送機器人運轉、碼放軸承的準確率達到了100%,為春運安全生産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