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大多數地區的小年。

老話説:“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祭灶是小年這天的重要活動。民間傳説,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灶糖等貢品來祭灶王,既有請灶王向玉皇大帝稟報時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的嘴不讓其多説過失之心。

  糖瓜正是灶糖的一種。糖瓜的主要原料是麥芽糖,還要摻上一些黃米,熬製而成,如果拉伸成長條,就叫“關東糖”;搓成扁圓形狀,就叫“糖瓜”。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

冬天可以把糖瓜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很堅實,但裏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涼涼的,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我國地大物博,關於小年的特色美食也不勝枚舉,其中很多都由糖瓜延展而來,表達人們對新一年甜美生活的期盼。

如晉西北的麻糖,當地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人們希望用麻糖把灶神嘴巴粘住,以免新的一年給人間帶來饑荒,意在表達期盼平安豐年的心願。

“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爆米花糖是江西靖安小年的特色食物。在小年這天,當地百姓會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美滿。

在晉東南地區,人們在小年時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冰凍成大塊,酥脆香甜。當地有民諺“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

糖瓜古時被叫做“膠牙餳”,可見,粘性大是其一大特點。像山東魯西地區小年的特色食物粘糕就與這一特點有關,臘月二十三這天,當地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粘糕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此外,還有很多地方的小年特色美食也都被賦予了非常美好的寓意:像在廣西桂平、宣武等地,有在小年做米餅的習俗,預示著“團團圓圓”;在福州,甘蔗是祭灶必備的食物,取其“節節高”之意;在南寧,人們有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透過糖瓜看小年習俗,我們看到是人們對新一年生活甘甜如蜜的嚮往,看到的是人們對新一年家人平安團圓的期盼。雖然各地風俗各異,但小年都承載著百姓在辭舊迎新之際的美好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