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學要入腦入心,對老師教學效果的考核不再僅僅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和論文的優秀率,更是課上學生們的“抬頭率”……千線萬線的要求最終都落在了思政課教師這根“針”上。思政課教師目前是怎樣的狀態?記者近日旁聽了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次教學研討,他們的喜與憂具有普遍意義。

“迎合”是手段,“贏得”是目的

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近幾年對思政課做了許多改革,著力推進集體備課,專題研究學生特點,增加實踐內容,促進思政課內容融入學生頭腦。

“除了五門思政必修課,學校單設了一門佔40學時的實踐必修課——思政課綜合實踐課。‘尋找最美中國人’是思政課綜合實踐的一個模組,佔24個課時。”老師張勁楠是80後,負責“尋找最美中國人”市級實踐教學精品項目,從去年6月開始,這門實踐課已經進行了一學期。

“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主體,使思政課更完整。以前的教學,停留在如何讓學生知曉,現在要讓學生理解、相信。學生動起來,效果就會好得多。”

“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別人腦袋裏是最難辦的事。”趙志勇作為一名多年的思政課教師深有感觸,他坦言:“現在的思政課越來越難教,要影響學生,必須要走近學生,這方面,年輕教師有年齡上的優勢,學校的學生輔導員生活與學生交往更多,也有優勢。現代化手段讓學生獲取知識和資訊的途徑太多,這些資訊良莠不齊,課堂討論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對一些現象的曲解和誤讀。一方面,老師要順勢而為,所以現在我們採取的方式就是利用新媒體,拓展課件。”另一方面,趙老師堅持學生必須到社會中去,不能每天活在“網上”,活在虛擬世界裏。

“原來思政課老師講得太多了,但現在的思政課讓學生做得太多了,我堅持老師在課堂上要把控主題,引導學生為主。”韓月山老師有27年教齡,他認為要貼近學生,但不能遷就學生。

80後的徐川火了,作為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名思政課老師,他把課講得叫好又叫座。他認為高校思政老師一定要厘清手段和目的之間的關係。網路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老師們努力利用各種課件、網言網語、新媒體形式都是可以鼓勵的,但這些都是服務於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能本末倒置。

徐川説:“大學生是網路的原住民,所以我鼓勵和支援思政老師們研究新媒體,用新穎的方式教學。走近學生才能贏得學生,贏得學生才能影響學生。有的老師在上課過程中,用一些學生們喜愛的表情包和語言,會在課堂中給學生一點小驚喜,這對課堂氛圍是個調劑,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北方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志強認為,目前老師們對學習應用新媒體、新課件、新方式的熱情很高,但教育本身還是內容的教育,尤其是思政課,是價值觀的教育,形式是其次的,老師傳遞什麼樣的觀點、什麼樣的價值觀才是重要的,所以無論多麼豐富的形式,也要服務於內容。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利用網路和新技術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李志強説:“就我個人而言,我80%以上的精力用於教學內容的研究。如果是年輕教師,年齡與學生相近,教學的形式和手段更容易貼近學生,所以教學手段的更新是他們的優勢。研究教學對象、研究教學方式重要,但研究教學內容更重要。”

要優秀率,更要“抬頭率”

有人説:思政課教師的春天來了。

的確如此。日前,教育部公示《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到,高等學校應當按照師生比不低於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在編制內配足。思政課教師編制不得挪作他用。

以天津科技大學為例,2016年年底,馬克思主義學院有專職教師28人,現在有73人,三年時間,專職教師人數增長了150%以上。思政課教師職稱評定單列指標、單獨評審。

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朱新華教授介紹:“目前,天津高校思政課教師每個月平均有2000元的津貼,除此之外,各類培訓、外出考察、學術會議都很多,在機會和待遇上,思政(課)教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學科自信和職業自信。”

與此同時,思政課教師們還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

2000年開始從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黃學鋒副教授坦言,現在教學比之前難多了,單向的灌輸教育是不行的。思政課是知識教育、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知識點的傳輸不是最主要的,思政課首先應該教學生做人,這個很難。

南開大學經濟學專業牛文浩拿到博士學位後,成了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本以為自己的專業背景和學位,教授思政課不是問題,卻沒想到現在學生們的思想如此活躍,知識這麼豐富。要給學生們解疑釋惑,需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間知道空氣。”

更多的重視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沒有薪酬的課外工作,但大家普遍認為,教師的職責是育人,這一職業是良心活兒,在教學大綱外的付出,不會有人計較。

讓學生動起來的張勁楠付出了很多。得到了學生的信任,不分課上課下,不分是否與教學內容有關,學生有了困惑就會來找張老師。她坦言自己所有的課餘時間都被學生佔滿了,但巨大的成就感讓她忽略了自己的付出。

徐川認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有當輔導員的經歷。因為輔導員每天與學生摸爬滾打在一起,知道學生的真狀態真問題,這樣無論在課堂上還是科研中,才能有的放矢地真研究、真回應。這也就意味著,一名合格的思政老師除了要在課堂上關注學生,還要在課外了解學生,無意間,思政老師的工作已經不分課上課下。

李志強介紹,現在思政課備課包含很多方面:第一準備各種相關資料,第二完備上一次講授內容的疏漏,第三防備學生可能提出的任何提問……最後達到有備無患。當然,備課不僅是在備“課”的本身,同時也是一種對講課內容的深入思考。備課是一種理論研究的方向,同時也是另一種源於教學的科研。百年樹人。儘管對教學的付出沒有對科研的付出顯效快,但思政課教師對教學的付出是必須的。

思政課注重“抬頭率”,這意味著思政課的評價體系傾向教學,所以這要求在思政課教師職稱評定時,制定一個科學評價教學效果的標準,而不是以科研為重的評價標準。

教育部最新《徵求意見稿》中,思政課教師職稱評審將有新變化,給本專科生上過思政課將成為評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科研成果將推行代表作制,媒體發表的理論文章、調查報告、教書育人經驗總結都可認定為教學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