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紫牛醫療創業營”開營儀式在北京新世界酒店舉行。開營儀式現場,數十位醫療領域投資基金、産業領軍企業以及行業專家、學者悉數到場,圍繞“新科技驅動下的醫療場景重構升級”進行了深入探討。

博腦醫療創始人石林表示,雖然以現在的科研進度來説,離治愈阿爾茲海默症這類腦部疾病還很遙遠;但是無法治愈不代表什麼都做不了。事實上,早期篩查並進行精準預防,這對提升治療效果來説無疑十分珍貴。

于2015年成立於香港的博腦醫療就是一家專注于腦影像智慧分析領域的創業團隊。基於腦影像分割、功能磁共振分析、彌散成像分析、腦病變定量等領域的創新研究成果,以臨床疾病診斷需求為驅動,為相關疾病的分析診斷提供成熟的智慧解決方案。

智慧醫療的時代可以説近在眼前,“目前很多人對於醫療AI的理解是機器要代替醫生去進行診斷,實際上現階段的技術所能提供的更多的是輔助醫生診斷的參考,而非診斷本身。”博腦醫療創始人強調。而腦影像智慧分析作為一種診療輔助工具,可以在影像學方面為醫生提供更多的定量資訊。

“醫生診斷疾病是一個需要結合症狀學、病理學等在內的諸多證據的複雜過程,影像學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證據。所以把影像分析AI的準確性和醫生的臨床診斷相比是不合適的”,因此,對腦影像智慧分析更嚴謹的定位應該是一種診療輔助工具。

博腦醫療的産品是一款雲端全自動分析工具AccuBrain,其基於雲計算技術並結合了腦影像分析演算法,可對大腦解剖結構進行快速精準的測量,篩查不正常的腦組織和病變。“腦部疾病發生時,醫生需要遵循共識、指南等標準來分析影像中大腦的結構及功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而人工智慧分析在對圖像進行定量分析這一點上有著明顯優勢。

曾有這樣一個病例——因為磁共振影像體現的特徵並不典型,而根據臨床症狀,醫生認為該患者患有阿爾茲海默症;醫生為了獲得更多的影像學指徵使用了AccuBrain的腦影像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腦部改變並不符合該病症的特徵。醫生開始考慮血壓、微量元素缺失等其他致病因素並進行綜合干預,最終該患者的認知障礙僅在一週後就得到了改觀。醫生也避免了阿爾茲海默症的誤診。這就是智慧影像分析技術幫助醫生在不確定的決策中獲得更多資訊的典型案例。

事實上,腦影像智慧分析的潛力遠不只如此,“最近WHO發佈了一些關於阿爾茲海默症早期干預的標準化方法,比如運動、營養、認知訓練等,這些都被證明是可以預防認知障礙的有效思路。因此,我們希望用影像智慧分析的方法,早期篩查出高風險人群,進行精準預防”。

影像分析領域的“寬廣性”是博腦一直強調的,至少有三個維度將始終處於協同進化的動態過程中。

第一個維度是技術的發展變化。醫學影像分析本身就包含諸多技術方法,深度學習只是其中的一種,至於選擇哪一種方法最終取決於對臨床問題的定義,在實踐中大多數都是技術的組合拳。況且單就深度學習而言,每年也會有很多新模型出現,需要從業者在技術整合與深度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第二個維度是醫學本身的發展變化。醫學作為一門科學,醫學專家的研究就是要把醫學變得更客觀,而一些疾病的發病機理和診斷標準也在不斷更新,可以靈活的與智慧技術進行多維度的交叉。“工程技術除了要不斷適應醫學領域的新發展,也可以反過來重新定義醫學---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醫學領域也有很多新的知識會被陸續發現及驗證”。

第三個維度是醫療模式的發展變化。我國正處於公立和私立的醫療體系的協同發展、動態變化的大趨勢中,國家政策和新醫療模式不斷誕生。如何將新的技術嵌入並促進醫療模式的演化也是亟待理清的命題。

“我們做這方面的産品要有開放的心態,不僅僅是技術,還要考慮學科和模式,以及各種維度之間的協同,這樣我們才能在市場裏找到一個完美匹配的平衡點,能把我們的技術真的落地應用,這個過程是困難的,但也是非常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