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熱播不僅讓精美的宮廷風紅遍神州,更讓很多喜歡“清宮劇”的觀眾沉醉其中。網際網路上,熱評如潮,有談劇情的,有論拍攝手法的……更有一批觀眾,對劇中嬪妃宮女頭上的絨花,手中的團扇,腕上的花絲鑲嵌手鐲以及用各種技法手繡的宮衣興趣叢生。

細數兩部劇中作融入的非遺元素:刺繡、緙絲、崑曲、打鐵花……展現在觀眾眼前的,絕對是一部令人震撼的非遺文化長卷。隨之帶來的是這些年輕人的癡迷,願意進一步了解非遺、學習中國傳統手工藝。

據統計,目前我國進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達10萬項,其中國家級的有1372項,39項非遺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在注意力稀缺的當下,非遺傳承既需要保護凝聚著先輩智慧的傳統技藝,也需要不斷拓寬傳播渠道,融入人們生活。

如今,機會來了。

9月17日,在有成都“時尚名片”之稱的太古裏,水井坊攜手稀捍行動上演一場“跨界大戲”——“創承智造”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公開展,將非遺的“傳統熱浪”再次推向高潮。

嘉賓出席“創承智造”非遺展開幕儀式(左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主任舒楊女士、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水井坊博物館館長兼政府事務總監王剛先生、成都市錦江區文化體育旅遊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李忠先生、稀捍行動發起人米成先生、台灣文創十大製作人韓德昌先生)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集中國“非遺”技藝創新之大成的現代展,更是水井坊成立非遺新生專項基金後舉辦的首屆非遺展覽,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延續與新銳表達,提供了一個卓越的平臺。活動以“源”和“創”的主題貫穿始終,“源”即是非遺技藝的本源,亦是保護與傳承的對象;“創”則是設計師們在非遺基礎之上,進行的創造與創新。例如,以有著近2500年曆史的南京金箔技藝作為靈感“源”泉,曾跨界愛馬仕、DIOR等大牌的“裝置藝術魔法師”JUJU WANG,進行了極具藝術性的再度“創”作,最終的成品“金箔屏風”不僅是以奪目的光彩抓住了眾人的眼球,更與“屏風”本身的物理屬性産生了幾近完美的融合;為“延禧”打造頭飾的“非遺”傳承人趙樹憲則以“宮廷絨花”為“源”,精心設計出的“絨花胸針”,再現了宮廷飾品的華貴與絨花技藝的獨特魅力。現場觀眾大呼過癮,紛紛感嘆不虛此行。

在備受矚目的“開幕日”當天,台灣著名設計師、多次代表台灣于米蘭參展並獲殊榮的知名文創人韓德昌以此次活動策展人的身份,詮釋了他的理念。他認為傳統文化的美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與大眾相去甚遠,所以希望能夠通過設計師們的共同努力,讓古老的藝術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而來自四川阿壩的藏羌織繡“非遺”傳承人楊華珍,也分享了她希望“以藝術連接民族與世界的審美”這一觀點,認為只有將藝術與生活緊密聯繫,才是傳統文化新生的有效途徑。

能夠舉辦這場跨界展覽並讓公眾與非遺近距離“親密接觸”,水井坊功不可沒。水井坊在持續不斷保護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一直積極探尋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新生之道。

600年前承天府恩澤,水井街酒坊在古成都城中心水井街開窖建坊,引岷江上游水,前庭當壚、後庭釀酒,堪稱“中國白酒第一坊”。9代釀酒大師口傳心授,使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沿用至今,造就的每一杯,都是活著的傳承。正是受益於“雙遺資産”的恩澤,水井坊始終致力於探尋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讓更多優秀的非遺文化能夠進一步“被看見”“被重新認知”,進而被傳承,讓文化新生真正落到實處。

“活著”就是要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水井坊從今年3月成立行業內第一支非遺基金,實質性助力“非遺新生”;到首個基金重點扶植項目成都大漆落地執行,通過國內外頂級設計師的引進,助力漆藝文化融入當下的時代需求;再到于北京太廟舉辦“傳世盛典”大型活動,水井坊九代大師匠心一脈相承,實現“傳世”價值的表達……這一系列的動作,不僅可以讓人看出水井坊一直在以實際行動促進非遺傳承發展的良苦用心,還能看到作為非遺保護與新生先行者的水井坊,希望讓盡可能多的人知道非遺、了解非遺、懂得怎樣保護非遺,投入到對非遺的保護中來。

眾所週知,傳統文化要得到長久持續的發展,需要公眾的了解和支援。水井坊希望,在成立非遺基金併發出“我是非遺守護人”的號召後,每個人都能從自身做起,保護、傳承、發展“非遺”,讓非遺潛移默化地進入生活的“細枝末節”,融入到平時的意識和習慣中去,把非遺體現的精神和財富傳承下去。